除夜作是什么节日 除夜是何种节

admin

“除夜”是农历除夕的别称,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,与“年夜”“岁除”“大年夜”同义,是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的核心节点之一。其名称源于“岁除之夜”的时间概念(“除”意为更替,“夕”指年末夜晚),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,汉代随着《太初历》将正月定为岁首,除夕作为“旧岁终点、新年起点”的节日内涵逐渐固定,唐宋时期成为民间广泛使用的通俗称呼。

“除夜”的节日内涵与习俗

除夕的核心是辞旧迎新与家族团圆,主要习俗涵盖以下方面:

除夜作是什么节日 除夜是何种节

祭祖仪式:除夕酉时(1719点),家族成员会在家中正厅摆放整鸡、方肉、活鱼等三牲供品,配以清茶、米酒,焚香叩拜祖先,长江流域部分地区还有“送钱粮”习俗(焚烧纸元宝与祖先牌位同焚),体现“慎终追远”的思想。

年夜饭(团圆饭):作为除夕的“重头戏”,全家人围坐一桌共享丰盛菜肴,菜品多有吉祥寓意——鱼象征“年年有余”、萝卜代表“好彩头”、饺子取“新旧交替”之意(“更岁交子”)、年糕寓意“年高”(期盼来年更好)。无论南北,年夜饭都强调“团圆”,远游的游子多会赶回家参与。

守岁祈福:吃完年夜饭后,全家老少熬夜至新年钟声敲响(或凌晨),称为“守岁”。“守岁”有两层含义:年长者守岁为“辞旧岁”(珍惜光阴),年轻人守岁为“延长父母寿命”(表达孝心)。守岁时需保持灯火通明(“燃灯照岁”),象征驱逐年兽、辟邪纳福。

其他习俗:贴春联、窗花、年画(用红纸装饰门户,寓意喜庆吉祥);燃放爆竹(传统认为可驱赶“年兽”,增添热闹氛围);长辈给晚辈发“压岁钱”(用红包装钱,放在子女枕头下,寓意“镇邪去魔”、平安顺遂)。

这些习俗共同构成了除夕的文化内核,承载着中国人对“家庭圆满、辞旧迎新、祈福纳祥”的美好期盼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