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这天需注意的事项主要涵盖传统禁忌、养生保健及社交礼仪三大类,具体如下:
一、传统禁忌需规避
1. 忌说“节日快乐”:重阳节起源于“避凶”的传统(如躲避瘟气、妖邪),古时人们通过登高、插茱萸等方式祈求平安。节日当天应避免说“节日快乐”,更合适的祝福语是“身体健康”“全家平安”。
2. 忌送菊花:菊花在传统文化中是“祭花”,多用于哀悼故去之人。重阳节虽有赏菊习俗,但送菊花会给对方带来不吉利的感觉,易引发不满。
3. 部分地区忌房事与回娘家:少数地区保留“重阳忌同床”的说法,认为九九重阳是阳数极限,过后转为阴数,夫妻同房可能影响阴阳调和、不利后代;还有“出嫁未满三年女儿忌回娘家”的习俗,民间俗语有“回家过重阳,死她婆婆”的说法,虽无科学依据,但需尊重当地传统。
二、养生保健要重视
1. 饮食:润燥养肺,合理搭配:重阳节处于深秋,气候干燥,易出现口干、鼻干、便秘等“秋燥”症状。饮食应以清淡、滋阴润燥为主,多吃百合、银耳、梨、蜂蜜、黑木耳等食物;避免油腻、辛辣、甘甜之品(如辣椒、油炸食品、蛋糕)。重阳糕作为传统节令食品,虽寓意“步步登高”,但属于高糖、高脂食物,糖尿病、高血脂、消化不良者应少吃。
2. 起居:早睡早起,注意保暖:遵循“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早睡(23:00前)可养阴,早起(5:006:00)能顺应阳气舒展,缓解“秋乏”。早晚温差大,需及时增添衣物,重点保护头部、腹部、足部(如戴帽子、穿马甲、泡脚),避免受寒引发感冒、腹痛等问题。
3. 运动:适量适度,避免剧烈: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,但需根据自身体质选择低强度项目(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),避免剧烈运动(如快跑、重体力劳动)。运动前需热身,运动后及时增减衣物,防止出汗受凉。
4. 情志:舒畅心情,避免悲秋:深秋时节,万物凋零,易引发“悲秋”情绪(如抑郁、烦躁、乏力)。可通过登高赏景、聚会交友、养花垂钓、听相声看喜剧等方式调节情绪,保持乐观豁达,避免长期情绪低落。
三、社交礼仪需注意
1. 陪伴长辈,尽孝心:重阳节又称“老人节”,是尊老、敬老的重要节日。尽量回家陪伴父母或长辈,陪他们聊天、吃饭、散步;若无法回家,可打 *** 问候,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。
2. 尊重传统,避免不当行为:在与长辈交往中,需尊重传统习俗(如不送菊花、不说节日快乐),言行举止得体,避免让长辈感到不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