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春节日期:2025年春节为1月29日(农历正月初一),这是春节的核心节点。
2. 春节假期:通常指除夕(1月28日)至正月初七(2月4日),共8天,期间多数单位放假,人们返乡团聚、走亲访友。
3. 春运时段:作为春节的配套保障期,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(农历腊月十五)开始,至2月22日(农历正月廿五)结束,共40天,涵盖春节前的返乡高峰与春节后的返岗高峰。
4. 广义前后时段:民间常将春节前12周(腊月中旬至除夕)称为“年前”,主要进行年货采购、扫尘祭祖等准备工作;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(2月5日至12日)称为“年后”,部分地区仍保留拜年、逛庙会等习俗,直至元宵节后春节氛围逐渐淡去。
二、关于春节的经典佳句欣赏
(一)古典诗词中的春节韵味
1. 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(王安石《元日》)
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春节的热闹场景:爆竹声声告别旧岁,春风携暖意送来新岁,家家户户换上新的桃符(春联),既写出了节日的喜庆,也蕴含着辞旧迎新的哲理。
2. “万物迎春送残腊,一年结局在今宵。”(戴复古《除夜》)
诗句将自然万物与人间岁月相连,万物在残冬中迎接春天,而今晚(除夕)就是一年的收尾时刻,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也有对新一年的期待。
3. “一年将尽夜,万里未归人。”(戴叔伦《除夜宿石头驿》)
除夕之夜,本是团圆之时,诗人却漂泊在外,用“一年将尽”与“万里未归”的对比,道尽游子的思乡之情,成为春节题材中的经典名句。
4. “愿新春以后,吉吉利利,百事都如意。”(赵长卿《探春令·笙歌间错华筵启》)
这句词直白而真挚,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,至今仍是春节祝福的高频用语。
(二)现代语境下的春节温情
1. “烟火起,又一年,以岁月之名,祝你岁岁安澜,岁岁财源茂盛!”
用“烟火”串联起时间的流转,“岁岁安澜”传递出对平安的期盼,“财源茂盛”则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,简洁有力又不失温度。
2. “旧岁千般皆如意,新年万事定称心。”
对仗工整的对仗句,将过去一年的圆满与新一年的期许结合,既有对过往的,也有对未来的憧憬,符合中国人“辞旧迎新”的传统心态。
3. “春风送暖入屠苏,千门万户笑语稠。”(改编自王安石《元日》)
在原诗基础上加入“笑语稠”,强化了春节的欢乐氛围,让人仿佛能看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举杯畅饮、谈笑风生的场景。
4. “春节是我们一切感情的归宿,春节是我们所有哲学的基础。有了春节,生活不再乏味,人生有了意义。”
用直白的话语点出春节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——它是情感的纽带,连接着游子与故乡、亲人与朋友;它是文化的根基,承载着中国人对家庭、对传统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