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支藏干技巧 地支藏干推算 ***

admin

地支藏干是八字命理的核心概念之一,指地支内部暗藏的天干五行(又称“人元”),反映地支深层的能量构成。掌握其技巧与推算 *** ,需从分类规律、记忆口诀、推导逻辑三方面入手,结合阴阳、五行、季节的关联,实现系统掌握。

一、地支藏干的基础分类与规律

地支藏干需按四正位、四长生、四墓库三大类划分,每类的藏干规则差异显著:

地支藏干技巧 地支藏干推算方法

1. 四正位(子、午、卯、酉):

位于季节极盛点(如子为冬季极寒、午为夏季极热),藏干纯度高,仅藏本气阴干(与地支五行同属性的阴干)。具体为:子藏癸水(冬季水旺,癸为水之阴干)、午藏丁火(夏季火旺,丁为火之阴干,因火土同宫加己土)、卯藏乙木(春季木旺,乙为木之阴干)、酉藏辛金(秋季金旺,辛为金之阴干)。其中午火因“火土同宫”,额外藏己土(土为火生之母)。

2. 四长生(寅、申、巳、亥):

为五行“长生”之地(如寅为木之长生、巳为火之长生),藏干包含本气阳干、长生之气阳干、余气阴干(余气为上一季节的收尾五行)。具体为:寅藏甲木(本气,木之阳干)、丙火(长生,木生火)、戊土(余气,上一季节丑土的余气);申藏庚金(本气,金之阳干)、壬水(长生,金生水)、戊土(余气,上一季节未土的余气);巳藏丙火(本气,火之阳干)、庚金(长生,火生金)、戊土(余气,上一季节辰土的余气);亥藏壬水(本气,水之阳干)、甲木(长生,水生木)(亥无余气,因水克土,无法留存余气)。

3. 四墓库(辰、戌、丑、未):

为季节收尾的“墓库”(如辰为春末水库、戌为秋末火库),藏干包含本气土、库中五行、余气(余气为上一季节的收尾五行)。具体为:辰藏戊土(本气,辰为阳土)、乙木(余气,春末木之余气)、癸水(水库,辰为水库);戌藏戊土(本气,戌为阳土)、辛金(余气,秋末金之余气)、丁火(火库,戌为火库);丑藏己土(本气,丑为阴土)、癸水(余气,冬末水之余气)、辛金(金库,丑为金库);未藏己土(本气,未为阴土)、丁火(余气,夏末火之余气)、乙木(木库,未为木库)。

二、地支藏干的高效记忆技巧

1. 分类口诀记忆:

用简洁口诀概括每类藏干,便于快速回忆。例如:

四正位:“子中癸水在其中,卯中乙木独相逢,午藏丁火带己土,酉中辛金独丰隆”;

四长生:“寅藏甲木丙戊从,巳藏丙火庚戊同,申藏庚金壬戊存,亥藏壬水甲木中”;

四墓库:“辰藏戊乙癸水连,戌藏戊辛丁火眠,丑藏己癸辛金聚,未藏己丁乙木全”。

2. 季节与五行关联记忆:

结合季节特点与五行流转,推导藏干。例如:

四正位:子(冬季)藏癸水(冬季主水)、午(夏季)藏丁火(夏季主火)、卯(春季)藏乙木(春季主木)、酉(秋季)藏辛金(秋季主金);

四长生:寅(春季木长生)藏甲木(本气)、丙火(木生火)、戊土(余气);巳(夏季火长生)藏丙火(本气)、庚金(火生金)、戊土(余气);

四墓库:辰(春末)藏乙木(余气)、癸水(水库);戌(秋末)藏辛金(余气)、丁火(火库)。

3. 掌诀图记忆:

通过左手掌定位强化记忆:四正位对应指尖(子无名指尖、午中指尖、卯食指尖、酉小指尖),藏单阴干;四长生对应指根(寅、申、巳、亥),藏三干;四墓库对应指缝(辰戌、丑未),藏三干(具 *** 置需配合口诀练习)。

三、地支藏干的推算 ***

1. 根据月令对应表推导:

月令(出生月份的地支)是藏干的核心参考,通过“月令对应表”可直接获取藏干。例如:正月寅月,寅藏甲木(本气)、丙火(长生)、戊土(余气);四月巳月,巳藏丙火(本气)、庚金(长生)、戊土(余气);七月申月,申藏庚金(本气)、壬水(长生)、戊土(余气);十月亥月,亥藏壬水(本气)、甲木(长生)。

2. 阴阳属性判断:

遵循“阴藏阴、阳藏阳”原则:阳支(寅、申、巳、亥、辰、戌)藏阳干(如寅藏甲木、巳藏丙火);阴支(子、午、卯、酉、丑、未)藏阴干(如子藏癸水、丑藏己土)。例外:午火因“火土同宫”,藏己土(阴干),但本质是火生土的流转。

3. 五行流转逻辑推导:

结合“长生、沐浴、冠带、临官、帝旺、衰、病、死、墓、绝、胎、养”的五行十二宫,推导藏干。例如:寅为木之长生,木生火,故藏丙火(长生之气);木克土,故藏戊土(余气,上一季节丑土的余气);辰为水库,故藏癸水(库中五行)。

四、注意事项

藏干的力量分配:本气占60%(主导),中气占30%(次要),余气占10%(微弱),需结合八字全局判断其作用;

特殊情况的调整:如亥水因“水克土”,无余气(土无法留存),故仅藏壬水(本气)、甲木(长生);午火因“火土同宫”,加藏己土(阴干)。

通过以上技巧与 *** ,可系统掌握地支藏干的规律,为八字分析奠定基础。需注意的是,藏干需结合“透干”(藏干透出天干)、“刑冲合化”(地支相互作用)等因素综合判断,不可孤立使用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