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六弦琴”作为乐器别称,主要对应两类乐器:一类是吉他(现代语境中最常见的指代),另一类是藏族弹弦乐器扎木年(俗称“藏族六弦琴”)。
1. 吉他(现代主流指代)
吉他(英语:Guitar),又译为“结他”或“六弦琴”,是全球范围内最知名的弹拨乐器之一。其核心特征为六根琴弦(从粗到细依次为E、A、D、G、B、e弦),琴身采用木制共鸣箱(古典吉他无凹陷,民谣/电吉他有不同程度凹陷),琴颈较长且带有指板(指板上嵌有金属“品”,用于划分半音)。
吉他起源于古代中东及地中海地区(如古埃及的“耐法尔”、古希腊的“诗琴”),经西班牙演变后于19世纪初流行于欧洲,后传入中国。其音色优美、表现力丰富,适用于流行音乐、摇滚、蓝调、民歌、佛朗明哥等多种风格,古典吉他更与钢琴、小提琴并列为“世界三大经典乐器”。
2. 藏族弹弦乐器扎木年(传统别称)
扎木年(藏语:?????????,意为“声音悦耳的琴”),俗称“藏族六弦琴”,是藏族传统弹拨乐器的代表。其琴身多由整块柏木、红木或檀香木挖制而成,琴箱呈“半葫芦形”(上部菱形、下部椭圆形),蒙以山羊皮或蟒皮;琴头雕刻有龙头装饰(故又称“龙头琴”),琴颈细长,指板无品,张六根羊肠弦或尼龙弦。
扎木年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,藏文文献《红史》《 *** 王统纪》提及它可能由中原传入,也有学术观点认为其源于藏族本土创造。传统演奏时,琴箱斜置于右腿,左手按弦、右手执拨片弹奏,音色浑厚悠扬,主要用于堆谐、囊玛等藏族歌舞伴奏,也可独奏(如《阿妈勒火》等代表性曲目)。2014年,扎木年 *** 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注:现代语境中,“六弦琴”更多指向吉他,但需根据具体场景区分(如提及藏族文化时,“藏族六弦琴”则明确指扎木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