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(每年5月57日),标志着孟夏时节开始,此时气温逐渐升高,但多数地区尚未达到夏季高温峰值。例如,江南地区刚进入雨季,华南处于前汛期盛期,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多发;华北、西北等地气温上升较快,但降水不多,整体仍处于“万物长大”的生长阶段,天气以温暖潮湿为主,并非全年最热时段。
夏至是夏季的中间节气(每年6月2122日)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。此时太阳辐射最强,地面吸收的热量超过散发的热量,气温持续升高,是一年中气温更高的时期之一。尤其是北方地区,常出现35℃以上的高温;南方地区虽因降水较多略有缓解,但仍处于“热浪”之中。民间有“夏至不过不热”“夏至后三庚入伏”的说法,强调夏至后才是全年最炎热的时段(三伏天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)。
立夏三候的具体含义
立夏三候源自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,是对立夏时节自然现象的生动,每候对应5天,依次为:
1. 一候蝼蝈鸣:蝼蝈(又称蝼蛄)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,喜温暖潮湿环境。立夏后,随着气温升高、土壤湿度增加,蝼蛄开始在田间、树丛中鸣叫,其声音标志着夏天的气息逐渐浓厚。
2. 二候蚯蚓出:蚯蚓为阴物,习惯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。立夏后,阳气进一步增强,土壤温度上升、湿度加大,蚯蚓不再忍受地下环境,纷纷钻出地面活动,其“倔土”的痕迹成为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典型特征。
3. 三候王瓜生: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(又称土瓜),立夏时节是其快速生长期。此时气温升高、雨水增多,王瓜的蔓藤沿着支架或地面迅速攀爬,不久后会结出红色果实(通常在六七月成熟),象征着夏季的繁茂与生机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