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习俗之梧州过年习俗

admin

梧州地处岭南,春节习俗融合了中原传统与岭南特色,既有辞旧迎新的“洗邋遢”、阖家团聚的年夜饭,也有极具地方韵味的“行大运”、非遗表演,更有承载乡愁的乡村年味,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年节氛围。

1. 洗邋遢:除旧迎新的“仪式感开端”

“年廿八,洗邋遢”是梧州人过年的固定传统,寓意“扫去旧年晦气,迎接新年好运”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会进行彻底的大扫除,从天花板到地板、从家具到衣物,全部清理干净,连角落的灰尘都不放过。这一习俗不仅是对居住环境的整理,更是对新年的美好期待,希望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。

传统习俗之梧州过年习俗

2. 年夜饭:团圆与“好意头”的结合

除夕夜的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核心。梧州人的年夜饭桌上,年糕、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主角——年糕寓意“年年高升”,粽子象征“高中(粽)”,两者都寄托了对学业、事业的美好祝愿。还有水浸糍(用浸泡后的米打成浆蒸制,可保存一月有余,口感软糯)、糖环(圆形,喻“团圆”,油炸后香脆可口)、大果(形似花朵,象征“花开富贵”)等传统小吃,每一道菜都承载着浓浓的“家”味。

3. 行大运:新年“讨彩头”的重头戏

“行大运”是梧州人过年的标志性活动。大年初一清晨,市民会扶老携幼前往白云山登高(寓意“步步高升”),或到西堤公园、玫瑰湖公园、苍海公园散步,走一个“大宽转”,寓意“行好运”“转乾坤”。这一习俗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新年的期盼,希望通过行走吸收天地灵气,为新的一年注入活力。

4. 非遗与庙会:传统文化的“活态传承”

春节期间,梧州的非遗活动精彩纷呈。舞龙舞狮是“标配”——舞狮队沿街巡游,通过“高桩舞狮”“地面舞”等形式,用锣鼓声和精彩表演给商铺、市民贺年;龙母庙新年庙会(初一至初八)则是西江流域的特色活动,庙内袅袅,有祈福仪式、文艺展演等,承载着“龙母保佑”的信仰;藤县百狮闹新春(正月初十)作为国家级非遗,以“龙腾狮跃”的巡游队伍,展现传统民俗的震撼力;岑溪抢花炮(正月十三)则以“还炮、放炮、抢炮”为核心,结合牛娘戏、舞龙舞狮等,充满地方特色;下俚文化艺术节(正月十五)在泗洲岛举办,以“下俚歌”(泗洲岛民间歌谣)为核心,搭配民俗表演、青山庙会,展现原生态的乡村年味。

5. 年货里的“新潮与传统”

置办年货是过年的重要环节。除了传统的年花(如梅花、黄金果,寓意“吉祥如意”)、门贴(近年流行“多吃不胖”“脱贫脱单”等新潮文案,结合漫画、 *** 元素),六堡茶逐渐成为“新宠”——因其“红、浓、陈、醇”的品质,契合“新春鸿运”的寓意,成为市民送礼的首选,甚至远销外地。富民特色街作为梧州春节节庆文化特色街区,汇聚了花卉、美食、六堡茶等元素,成为市民购买年货的热门地点,既保留了传统,又融入了新潮。

6. 拜年与开年:亲情与“仪式感”的延续

正月初一早晨,全家会穿新衣、戴新帽,见面互道“恭喜发财”“大吉大利”。儿孙辈向长辈跪拜请安,长辈则分发“利是”(红包),寓意“压岁祈福”。农历初二或初四为“开年”,商贾会到财神庙烧香拜财神,商店开门营业;晚上合家聚餐,乡村还有舞狮、唱采茶等表演,延续着节日的热闹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