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后面的节气是什么

admin

立冬后面的节气依次为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,这些节气均属于冬季序列,按照时间顺序承接立冬,完整勾勒出冬季的气候演变脉络。

1. 小雪(冬季第二个节气)

通常出现在公历11月22日或23日,太阳到达黄经240°。此时气温持续下降,西北风渐成常客,降水形式由雨转为雪,但因地面温度尚未过低,雪量较小且多为小雪或雨夹雪,故称“小雪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天气下降,而寒气尚微,故凝而不盛”,标志着冬季气候的初步确立。

立冬后面的节气是什么

2. 大雪(冬季第三个节气)

一般在公历12月6日至8日交节,太阳黄经达255°。相较于小雪,大雪时节气温显著降低,降水量增多,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出现持续性降雪,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可达510厘米,甚至更厚。此时自然界呈现“千里冰封、万里雪飘”的景象,真正进入“严冬”阶段。

3. 冬至(冬季第四个节气,传统重要节日)

通常在公历12月21日至23日期间,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。冬至是“数九寒天”的开始(每九天为一个“九”,共九个“九”,至春分结束),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北方多食饺子(寓意“驱寒保暖”),南方则有吃汤圆(象征“团圆美满”)的习俗。

4. 小寒(冬季第五个节气)

一般在公历1月5日至7日之间,标志着冬季寒冷程度的进一步加深。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降至全年更低点,北方地区常出现10℃以下的低温,南方部分地区也会出现霜冻或结冰现象。民间强调“小寒大寒,冷成冰团”,需加强防寒保暖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及体弱人群。

5. 大寒(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)

通常出现在公历1月20日至21日,太阳黄经达300°。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,北方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,可能出现20℃以下的极端低温,南方部分地区也会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。此时农业生产进入“冬藏”后期,民间有“大寒迎年”的说法,人们开始准备年货、打扫房屋,迎接春节的到来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