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饼是中秋祭月的标志性供品,象征月亮与团圆。传统要求月饼必须完整、 *** ,《帝京景物略》明确记载“八月十五祭月,其饼必圆”,寓意家庭圆满、生活和谐。材质以甜馅为主(如豆沙、莲蓉),契合中秋的甜蜜寓意。
2. 水果类:应季圆形水果
水果需选择当季、圆形或寓意吉祥的种类,常见有:
西瓜:需切成莲花状(象征纯洁与圆满),是北方祭月的必备水果;
苹果:寓意“平安”;
红枣、李子:寓意“早生贵子”“多子多福”;
葡萄、石榴:多籽寓意“多子”,符合传统生育祈愿;
柚子、柿子、菱角:南方地区常见,柚子谐音“佑子”(保佑孩子),柿子寓意“事事如意”,菱角象征“聪明伶俐”。
3. 其他特色供品
莲花瓜:将西瓜雕成莲花状,既美观又符合“圆”的主题,是北方祭月的传统造型;
月光纸:又称“月光菩萨纸”,绘有月光菩萨跏趺坐于莲花之上、玉兔持杵捣药的图案,祭月后焚化送神;
兔儿爷:明清时期流行的泥塑玩具,造型为持杵捣药的玉兔,象征月宫中的玉兔,既是祭品也是儿童的玩伴。
4. 仪式辅助物品
斗香:用线香编成斗形,内置香屑,点燃后高竖于香案旁,象征对月神的崇敬;
红烛:点燃于香案两侧,营造庄重氛围,寓意“红红火火”;
香炉:用于插放线香,材质多为陶瓷或铜,造型简洁。
二、中秋祭月的禁忌讲究
1. 男不拜月
传统俗信认为月神为女子(如嫦娥、月光菩萨),男性需避嫌,不宜参与祭月仪式。《帝京景物略》记载“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”,民间也有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谚语。现代社会中,这一禁忌逐渐淡化,但部分地区仍保留“主妇主持祭月”的传统。
2. 月饼必须圆
月饼的圆形是中秋祭月的核心要求,象征月亮与家庭团圆。若月饼破损、变形或不圆,会被视为“破运”,不符合中秋“团圆”的主题。即使现代月饼样式多样,祭月时仍需优先选择圆形月饼。
3. 新媳妇之一年在婆家过中秋
传统习俗要求新婚女性在结婚之一年必须在婆家过中秋,忌讳回娘家。民间认为“吃乱了月饼死公公”(一种迷信说法),本质是强调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”,需以婆家为重。这一禁忌现多为形式,但仍体现对家庭秩序的尊重。
4. 送礼送双不送单
中秋走亲访友送礼时,需选择双数(如2盒月饼、4斤水果),双数象征“好事成双”“吉祥如意”。单数则被视为“孤寡”,不符合传统吉利观念。
5. 忌吃乱月饼
“乱月饼”有两种含义:一是新媳妇在婆家吃的月饼,若未遵循“之一年在婆家过中秋”的禁忌,会被认为“乱了规矩”;二是月饼切开后馅料分布不均(如有的地方认为馅料需均匀),被视为不吉利。传统中,祭月后的月饼需由全家依长幼次序分食,象征“团圆共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