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

admin

“端”是古汉语中的常用字,其核心含义为“开头”“初始”。在传统计时体系中,“端”被用来指代月份的起始段。例如,《风土记》明确记载“仲夏端午。端者,初也”,说明“端五”即“五月的初始日”(初五);元代《岁时广记》进一步细化这种称呼逻辑:“京师市尘人,以五月初一为端一,初二为端二,数以至五谓之端五”,清晰呈现了“端”作为“初始计数单位”的用法。

“端”与“五”的组合:农历五月初五的标记

古人纪月采用地支系统,农历五月对应“午月”(按“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”顺序,五月为午);“午”与“五”在古音义中可通用(如“午时”即“五时”)。“端五”逐渐演变为“端午”,既保留了“初始”的含义,又明确了“五月五日”的具体日期。这种演变也与避讳有关——唐代因唐玄宗生日为八月初五,宰相宋璟为避“五”字讳,将“端五”正式改为“端午”,此后这一称呼更为普及。

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

“端”的文化延伸:中正与开端的双重寓意

除“初始”外,“端”还有“中正”的引申义(如“端方正直”)。端午节正值仲夏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午时太阳行至中天,达到全年更高点,古人认为这是一年中“阳气最盛、阴阳平衡”的关键节点。“端午”的“端”也被赋予“中正”的文化内涵,与“午”的“中”结合,形成“正中之正”的吉祥寓意,契合古人“顺天时、合地利、调人和”的传统宇宙观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