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天24小时的计算方式
古代计时基础:人类早期根据太阳的视运动来划分时间,将白天和黑夜大致分为若干时段。例如,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,分别是子时(23时至01时)、丑时(01时至03时)、寅时(03时至05时)、卯时(05时至07时)、辰时(07时至09时)、巳时(09时至11时)、午时(11时至13时)、未时(13时至15时)、申时(15时至17时)、酉时(17时至19时)、戌时(19时至21时)、亥时(21时至23时)。
现代计时标准:现在国际通用的计时 *** 是基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来定义一天的时长,并将其等分为24个小时。从午夜0点开始,到下一个午夜0点结束,这期间依次为0:00
1:00为凌晨1点、1:00 2:00为凌晨2点,以此类推,直到23:00 24:00(即次日0:00) 。
一天有24个小时的依据
地球自转周期:科学研究表明,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进行自转,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并不是精确的24小时整,而是约23小时56分4秒,这被称为一个恒星日,是地球相对于遥远恒星自转一周的时间。
太阳日定义: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一天,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,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,叫做一个太阳日。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,所以一个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3分56秒,约为24小时。为了方便日常生活和计时,人们就将一天定义为24小时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