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平昌冬奥会:寒流下的“最冷”争议
2018年平昌冬奥会举办期间,受寒流影响,开幕式当晚平昌当地气温降至约零下13.8摄氏度(若伴有强风,体感温度会进一步降低)。这一温度接近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(历史上最冷冬奥会,气温零下13度)的纪录,因此多家媒体(如央视网、界面新闻)预测平昌冬奥会可能成为“史上最冷冬奥”。为应对严寒,组委会采取了多项措施:在开闭幕式场馆看台安装防风膜、增设取暖炉和取暖休息室,向观众发放披肩雨衣、防寒帽、发热坐垫等防寒物品,并设置了5间医务室及165名医务人员,缩短观众入场退场时间以减少暴露在寒冷中的时长。
2022年北京冬奥会:气温与常年接近,未达“最冷”
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,北京、延庆、张家口三个赛区的气温与常年同期接近,并未出现极端低温。根据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季崇萍的介绍,冬奥期间主要有三次冷空气活动(2月7日前后弱冷空气、2月1113日前后弱冷空气及雨雪、2月18日前后冷空气),但均未导致气温大幅下降。北京冬奥会的赛道多采用人工造雪(如延庆赛区人造雪用量占总用雪量90%),确保了赛事用雪需求,也未出现因严寒导致的赛事大规模延迟或取消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