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标志着秋季的开始;处暑是第14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。“处”有终止之意,处暑意味着炎热的酷暑即将结束,气温逐渐下降,昼夜温差进一步增大,天气开始由热转凉。此时虽仍有“秋老虎”(短期回热)的可能,但整体气候已从夏季的闷热转向秋季的干燥凉爽。
立秋养生的核心原则与具体 ***
1. 饮食:滋阴润燥,慎贴秋膘
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饮食应以“滋阴润肺”为核心,优先选择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立秋时余暑未消,应避免过度进食油腻、辛辣或大量肉类(如“贴秋膘”需适度),以免加重脾胃负担、滋生内湿。可多吃蔬菜、水果(如雪梨、葡萄、百合、莲子),既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,又能缓解秋燥。
2. 起居:早睡早起,防受凉
立秋后,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,人体应顺应这一变化,做到“早睡早起”。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,早起能使肺气得以舒展,还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(对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有帮助)。昼夜温差逐渐增大,需注意增添衣物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及体质虚弱者,夜间睡眠时应避免着凉,尽量少用空调。
3. 运动:适度舒缓,避免耗阳
秋季适合进行轻松柔缓的运动,如散步、打太极、爬山、瑜伽、八段锦等,以增强体质、改善“秋乏”(夏季过后身体疲劳的状态)。运动量应适中,不宜过大(如避免大汗淋漓),以免耗损阳气。登山是不错的选择,能增强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,对哮喘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4. 情志:保持愉悦,防情绪波动
秋季气候干燥,易引 *** 绪波动(如抑郁、烦躁),是抑郁症的高发期。应保持心情愉悦,可通过增加阳光照射(调动情绪、增强兴奋性)、参加室外活动(如散步、慢跑)、培养兴趣爱好(如书法、绘画)等方式转移注意力。适当吃些热量较高的食物(如坚果、羊肉),也能帮助缓解情绪低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