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正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,又称“马日”(因女娲创造万物时,初六造马,为六畜之压轴)。作为春节的一部分,它承载着辞旧迎新的重要意义,是民间“送穷”的核心日子,同时也关联着开市、备春耕等生活生产习俗。
送穷习俗的核心原因
1. 穷鬼的传说起源:民间相传“穷鬼”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,其性格怪癖——即使穿新衣也会扯破或烧洞,固执地选择破衣烂衫、稀饭度日,因此被称为“穷子”。他去世后,成为民间恐惧的“穷鬼”,被视为贫穷困苦的象征。
2. 避免穷鬼入户的忌讳:传说正月初六若家中环境脏乱,穷鬼会趁机进入,导致破财、运势衰败等问题。人们需在这一天彻底清扫房屋(尤其是累积多日的垃圾),将破衣烂衫、废弃物等“穷鬼”的“载体”扔出家门,以切断其与家庭的联系。
3. 寄托美好生活的愿景:“送穷”本质是古人对“脱贫”的渴望。通过送走象征贫穷的“穷鬼”,表达对新一年富贵有余、生活顺遂的期盼,是辞旧迎新传统心理的具体体现。
送穷的具体习俗方式
大扫除与“挹肥”:初六清晨,家家户户进行全年首次彻底大扫除,将节日积存的垃圾、污秽杂物集中清理。古时称这一过程为“挹肥”(因正月以来未打扫,厕所粪便累积,需在此日清扫),清理后的厕所需祭拜厕神紫姑,祈求新岁丰年。
“扔穷鬼”的仪式感:将破衣烂衫、垃圾等“穷鬼”象征物扔出家门,部分地区还有“送穷鬼”的游戏——让12岁男孩(寓意“六六顺”)打扮成“刘海”(民间传说“刘海戏金蟾,步步钓金钱”),背着5个纸剪小人上街,路人抢到小人即为“抢到财神”,被抢者则视为“扔掉穷鬼”。
放鞭炮与“崩穷”:商家或家庭会在初六放鞭炮,通过鞭炮声“崩走”穷鬼,寓意“破穷开运”。这一习俗与“送穷”结合,强化了驱邪纳吉的氛围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