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描写倒春寒的诗句

admin

这首诗作于南宋初年,诗人避乱岳州(今湖南岳阳)。前两句“日日风”“春寒未了”直接点出倒春寒的持续,风寒笼罩下的园子让“园公”(诗人自号)心生怯意;后两句笔锋一转,写园中海棠花不惧寒意,在蒙蒙细雨中傲然绽放,“不惜胭脂色”的拟人手法,将海棠的坚韧与春寒的凛冽形成强烈对比,既写出自然之景的顽强,也隐含诗人虽身处乱世却坚守气节的精神。

《早春》(唐·畅诸)

献岁春犹浅,园林未尽开。雪和新雨落,风带旧寒来。听鸟闻归雁,看花识早梅。生涯知几日,更被一年催。

这些描写倒春寒的诗句

首联“春犹浅”“未尽开”点明早春景象,颔联“雪和新雨落,风带旧寒来”是核心句——新雪与雨水交织,寒风裹挟着残留的冬寒扑面而来,将“倒春寒”的“乍暖还寒”写得真实可感。颈联通过“归雁”“早梅”暗示季节交替,尾联则以“生涯知几日”的感慨,将自然气候与人生感慨结合,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。

《春寒》(唐·白居易)

今朝春气寒,自问何所欲。酥暖薤白酒,乳和地黄粥。岂惟厌馋口,亦可调病腹。助酌有枯鱼,佐餐兼旨蓄。省躬念前哲,醉饱多惭忸。君不闻靖节先生尊长空,广文先生饭不足。

白居易以“吃”应对倒春寒,颇具生活气息。首句“春气寒”直点主题,接着写自己用“酥暖薤白酒”“乳和地黄粥”等食物御寒,甚至搭配枯鱼、旨蓄(储备的美食)。诗的后半部分由饮食联想到陶渊明(尊长空)、郑虔(广文先生)的贫困,对比自己的处境,既有对生活的满足,也有对前哲的感慨,将“倒春寒”转化为对人生的思考。

《春寒》(宋·梅尧臣)

春昼自阴阴,云容薄更深。蝶寒方敛翅,花冷不开心。压树青帘动,依山片雨临。未尝辜景物,多病不能寻。

梅尧臣以细腻的笔触写“春寒”中的景物状态:首联“自阴阴”“云容薄更深”营造出阴沉的春日氛围;颔联“蝶寒方敛翅”(蝴蝶因寒冷收起翅膀)、“花冷不开心”(花朵因低温未能绽放)运用拟人手法,将蝶、花的“畏惧”写得生动传神;颈联“青帘动”“片雨临”进一步渲染春寒的动态,尾联“多病不能寻”则以自身病弱无法探寻春景的遗憾,暗含对春寒的无奈。

《春寒》(宋·李清照)

萧条庭院,又斜风细雨,重门须闭。宠柳娇花寒食近,种种恼人天气。险韵诗成,扶头酒醒,别是闲滋味。征鸿过尽,万千心事难寄。楼上几日春寒,帘垂四面,玉阑干慵倚。被冷香消新梦觉,不许愁人不起。清露晨流,新桐初引,多少游春意。日高烟敛,更看今日晴未。

李清照的这首《念奴娇·春情》以女性视角写倒春寒中的愁绪。上阕“斜风细雨”“寒食近”点出春寒时节,“宠柳娇花”本是美好春景,却因“寒食近”的倒春寒显得“恼人”;下阕“春寒”加剧了帘垂、阑干慵倚的孤寂,“被冷香消”写出愁绪的深重。结尾“清露晨流,新桐初引”突然转折,写春寒过后的生机,“更看今日晴未”则透露出对晴天的期待,情感从压抑转向豁达。

《春寒》(宋·杨万里)

阵阵风寒树树斜,不容老子出檐牙。绣帘半卷门偏启,深倚胡床远看花。

杨万里的诗以幽默写倒春寒的“霸道”。“阵阵风寒树树斜”写春寒的强劲,连“老子”(诗人自称)都被困在屋檐下,无法出门;“不容”二字将春寒拟人化,仿佛它在故意阻拦人们享受春光。后两句“绣帘半卷”“深倚胡床”写诗人试图寻找春光的痕迹,却只能在远处“看花”,将春寒中的无奈与对春的向往写得鲜活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