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七夕节的古诗大全 七夕节对应的人物

admin

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,其文化内核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——这对夫妻因天条阻隔,每年仅能在农历七月初七通过喜鹊搭成的鹊桥相会一次。这一传说历经千年演变,成为中国民间爱情与思念的象征,也是七夕节最核心的文化符号。

关于七夕节的经典古诗选萃

七夕节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重要题材,诗词中既有对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感慨,也有对人间乞巧、团圆的期盼。以下是更具代表性的十首七夕古诗:

关于七夕节的古诗大全 七夕节对应的人物

1. 《迢迢牵牛星》(汉·乐府民歌)

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纤纤擢素手,札札弄机杼。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?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”

作为“七夕之祖”,这首诗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背景,用“纤纤擢素手”“泣涕零如雨”等细节,生动刻画了织女的思念之苦,借神话喻人间离妇的相思之情,情感缠绵悱恻。

2. 《秋夕》(唐·杜牧)

“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”

这是一首宫怨诗,以“天阶夜色凉如水”的清冷环境,烘托出宫妇的孤寂。末句“卧看牵牛织女星”,将宫妇对爱情的渴望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结合,暗含对自身命运的悲叹。

3. 《乞巧》(唐·林杰)

“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”

这首诗描绘了民间七夕乞巧的盛况,“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”一句,展现了女子们通过穿针乞巧祈求智慧与幸福的场景,充满生活气息。

4. 《七夕》(唐·白居易)

“烟霄微月澹长空,银汉秋期万古同。几许欢情与离恨,年年并在此宵中。”

白居易以牛郎织女“年年相会又别离”的悲剧,暗寓自己对爱情的感慨。全诗景合情切,将神话与人间情感融合,表达了对钟情男女的深切同情。

5. 《鹊桥仙·纤云弄巧》(宋·秦观)

“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!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”

这首词是七夕诗词的巅峰之作,以“金风玉露一相逢”赞美牛郎织女的爱情,末句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更是升华主题,强调爱情的坚贞与长久,成为千古名句。

6. 《行香子·七夕》(宋·李清照)

“草际鸣蛩,惊落梧桐。正人间、天上愁浓。云阶月地,关锁千重。纵浮槎来,浮槎去,不相逢。星桥鹊驾,经年才见,想离情、别恨难穷。”

李清照以牛郎织女的“经年才见”,抒发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。全词将天上神话与人间离愁结合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。

7. 《七夕》(唐·李贺)

“别浦今朝暗,罗帷午夜愁。鹊辞穿线月,花入曝衣楼。天上分金镜,人间望玉钩。钱塘苏小小,更值一年秋。”

李贺以“鹊辞穿线月”“花入曝衣楼”等意象,营造出凄凉的氛围,将牛郎织女的离愁与人间女子的思念结合,语言工整,情感深沉。

8. 《七夕》(宋·杨朴)

“未会牵牛意若何,须邀织女织金梭。年年乞与人间巧,不道人间巧已多。”

这首诗以议论入诗,借“乞巧”讽刺人间的“巧诈”之风。前两句写乞巧的初衷,后两句转折,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感慨,立意新颖。

9. 《鹊桥仙·七夕》(宋·范成大)

“双星良夜,耕慵织懒,应被群仙相妒。新欢不抵旧愁多,倒添了、新愁归去。”

范成大以“群仙相妒”反衬牛郎织女的孤独,“新欢不抵旧愁多”一句,道出他们“欢少愁多”的悲剧,将神话传说人间化,情感真挚。

10. 《他乡七夕》(唐·孟浩然)

“他乡逢七夕,旅馆益羁愁。不见穿针妇,空怀故国楼。”

孟浩然以“他乡逢七夕”的特殊场景,写游子的羁旅之愁。“不见穿针妇,空怀故国楼”一句,将游子对家乡、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,符合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普遍情感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