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伏:7月20日至7月29日(10天);
中伏:7月30日至8月8日(10天);
末伏:8月9日至8月18日(10天)。
其推算依据我国传统干支纪日法,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起点(2025年夏至为6月21日,第三个庚日为7月20日),立秋后之一个庚日为末伏起点(2025年立秋为8月7日,之一个庚日为8月9日),中伏则为初伏与末伏之间的10天。
三伏天的讲究
1. 饮食:多酸多甘,补气去火
伏天气候炎热,饮食需兼顾消暑与调理脾胃。原则为“多酸多甘、补气去火”,推荐食用薏米赤小豆粥、绿豆百合粥、冬瓜莲子粥、荷叶绿豆粥等消暑粥品,适合老人、儿童及脾胃虚弱者;多吃苦瓜、西红柿等苦味或去火蔬果,有助于清热泻火;避免辛辣油腻食物(如麻辣火锅、炸鸡),以防加重肠胃负担;少喝冷饮,以免 *** 肠胃。
2. 运动:轻度适度,避免暴晒
运动强度需适宜,以散步、做操等轻度运动为主,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,优先选择清晨或傍晚等凉爽时段;运动后避免大量饮用冰水或冷饮,以免加重心脏负担;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出汗后受凉。
3. 情绪:静心安神,防止“情绪中暑”
伏天炎热易引发烦躁情绪,需保持心态平和,做到“心静自然凉”;中午可进行1530分钟午睡或打坐,缓解疲劳;若出现心情烦躁、心率紊乱,可通过揉按劳宫穴(手掌心)、内关穴(手腕内侧)等穴位,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。
4. 起居:早睡早起,睡好子午觉
顺应夏季昼长夜短规律,晚睡早起(建议23点前入睡,早上7点前起床);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(中午11点13点、晚上23点1点),补充精力;避免长时间吹空调,温度设置不低于26℃,风口不直吹身体;出汗后不要立即冲冷水澡,以免 *** 血管收缩。
5. 养生重点:养心护心,清热除湿
养心护心:伏天出汗多,易伤心气与心阴,需重视养心。可适当进食红枣、红豆、樱桃等红色食物,有助于养心、温阳、助眠。
清热除湿:三伏天闷热潮湿,湿邪易侵袭人体。可通过 *** 足三里、承山穴,或背部拔罐、刮痧等方式祛除湿邪;睡前用40℃左右热水泡脚, *** 足部经络,起到健脾、除湿、通经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