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易经如何找人 易经怎么找人

admin

《易经》寻人并非“迷信算命”,而是基于天干地支、八卦方位、五行生克的传统预测体系,通过分析时间(日期、时辰)、空间(方向、距离)、人物关系(用神、六亲)三大要素,推断走失者的位置、状态及找回概率。其核心逻辑是“象数理合一”——通过“象”(卦象、爻象)反映现象,用“数”(干支、五行数理)量化规律,以“理”(阴阳变化、五行生克)解释逻辑。

二、具体寻人 *** 步骤

1. 确定“用神”:明确预测的核心对象

用易经如何找人  易经怎么找人

用神是《易经》预测中的“焦点”,代表需要查找的走失者。取用神需结合问测人与走失者的关系:

若自己问测(如父母找子女),以时干(问测时间的天干)为用神;

若他人问测(如兄弟姐妹找家人),以月干(问测时间的月干)为用神;

若问测老年人走失,以年干(问测时间的年干)为用神;

无论谁问测,均需兼取行人年命(走失者的出生年份地支,如甲子年出生则为“子”)作为辅助用神,增强准确性。

2. 判断走失方向:后天八卦与干支对应

方向是寻人的关键线索,《易经》通过后天八卦方位(乾西北、坎北、艮东北、震东、巽东南、离南、坤西南、兑西)与天干、日期对应,推断走失者的大致方向:

日期对应方向:歌诀“甲震乙离丙辛坤,丁乾戊坎己巽门,庚日失物兑上找,壬癸可在艮上寻”。例如,甲日丢失的物品/人,往震(东)方找;壬日丢失的,往艮(东北)方找;

天干对应方向:若用神为“甲”(天干),则方向为震(东);用神为“乙”(天干),方向为离(南),依此类推。

3. 分析走失者状态:用神落宫与五行格局

用神落宫(奇门遁甲中的“宫位”,如坎宫、坤宫)的五行属性、十神关系,可判断走失者的安危与行为特征:

安全状态:若用神旺相(如春季木旺、夏季火旺),且临三奇(乙、丙、丁)、吉门(开、休、生)、吉星(天辅、天禽),则表示走失者平安,无生命危险;

危险状态:若用神休囚(如秋季金休、冬季水休),且临凶门(伤、景、死)、凶星(天蓬、天芮)、凶神(白虎、玄武),则需警惕意外(如受伤、被骗);

行为特征:若用神临杜门(代表隐藏),则可能躲藏在某处;临九天(代表高远),则可能远走高飞;临玄武(代表欺骗),则可能被拐骗;临腾蛇(代表纠缠),则可能被盘查羁留。

4. 缩小范围:人物身份与地支线索

通过天干地支的组合,可进一步缩小走失者的身份及位置范围:

人物身份:歌诀“甲己阳人乙庚阴,丙辛童子暗来侵,丁壬不出亲人手,戊癸失物不出门”。例如,甲日或己日丢失的,可能是男性拿走/藏匿;乙日或庚日丢失的,可能是女性;丙日或辛日丢失的,可能是小孩;戊日或癸日丢失的,则可能是自己遗漏(未真正被拿走);

地支与时间:歌诀“子午卯酉在路旁,寅申巳亥归他乡,辰戌丑未身未动”。例如,子时(23:001:00)、午时(11:0013:00)等“子午卯酉”时段丢失的,多在路边、公共场所;寅时(3:005:00)、申时(15:0017:00)等“寅申巳亥”时段丢失的,可能已落入他人之手;辰时(7:009:00)、戌时(19:0021:00)等“辰戌丑未”时段丢失的,多为自己遗忘(如忘在家里、车上)。

5. 推断找回概率与归期:用神互动与应期算法

找回概率:若日干(问测者)与时干(走失者)同宫(如在同一个宫位),或时干生日干(如时干为“甲”,日干为“癸”,甲木生癸水),则表示容易找回或自行回来;若日干生时干(如日干为“甲”,时干为“乙”,甲木生乙木),或日干克时干(如日干为“甲”,时干为“戊”,甲木克戊土),则不易找回;

归期计算:

旬空法:若用神落宫旬空(如甲子旬中戌亥空),则以填实旬空之时(如戌日、亥日)或冲实之时(如辰日冲戌、巳日冲亥)为应期;

庚格法:以“庚”为阻碍符号,若日干为阳日(如甲、丙、戊等),则看“庚下之干”(如庚子日看“子”);若日干为阴日(如乙、丁、己等),则看“庚上之干”(如庚午日看“午”),该干对应的日子为应期;

马星法:马星(如寅、申、巳、亥)动或冲动马星之时,为走失者回归的时间。

三、注意事项:理性看待《易经》寻人

《易经》寻人是传统经验的,并非绝对准确。其效果受问测者心态、信息准确性、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,需结合现实线索(如监控、证人证言)使用,不可完全依赖。《易经》强调“趋吉避凶”,若寻人无果,应调整心态,积极寻求其他途径(如报警、公益组织),避免陷入“宿命论”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