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雨节气的由来及习俗

admin

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,源自古人“雨生百谷”的农耕认知。“谷雨”一词最早见于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,书中明确将“谷雨”列为春季节气,反映其与降水的密切关联——《群芳谱》载“谷雨,谷得雨而生也”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亦提到“三月中,自雨水后,土膏脉动,今又雨其谷于水也”,强调此时降水增多,利于谷类作物播种与生长。

关于谷雨的起源,民间广泛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:黄帝时期,仓颉奉命创造象形文字,其功绩感动上天,遂降“天雨粟”(谷子雨)。为纪念这一事件,后人将降谷雨这天定为“谷雨节”,陕西白水县至今保留着谷雨祭祀仓颉的传统,通过庙会、祭祀仪式传承文化。

二、谷雨节气的主要习俗

谷雨节气的由来及习俗

1. 祭仓颉:自汉代以来的传统习俗,旨在纪念仓颉造字的伟大贡献。陕西白水县的仓颉庙会是核心载体,祭祀时伴有敲锣打鼓、载歌载舞等活动,表达对文字与文化传承的重视。

2. 祭海:沿海渔民的“壮行节”。谷雨时节海水回暖,百鱼行至浅海,渔民为祈求出海平安、满载而归,会举行祭海仪式——抬供品至海神庙或海边,燃放鞭炮、唱戏助兴。山东荣成的渔民祭海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3. 喝谷雨茶:南方特色习俗,又称“二春茶”。谷雨前后,茶树经冬季休养生息,春梢芽叶肥硕、色泽翠绿,富含维生素与氨基酸,泡出的茶滋味鲜活、香气宜人。传说此时喝茶可清火、辟邪、明目,故成为茶农与民众的重要活动。

4. 食香椿:北方传统食俗,有“雨前香椿嫩如丝”之说。谷雨前后,香椿鲜嫩爽口,营养价值高(含丰富蛋白质、维生素C),可腌制、凉拌或炒食(如香椿鸡蛋、香椿豆腐),是春季限定的美味。

5. 赏牡丹:谷雨前后是牡丹盛开的旺季,故牡丹被称为“谷雨花”。民间有“谷雨三朝看牡丹”的说法,河南洛阳、山东菏泽、四川彭州等地会举办牡丹花会,人们赏花、赋诗、作画,传承千年牡丹文化。

6. 走谷雨:古代青年女性的风俗。谷雨这天,女子会走村串亲或到野外漫步,寓意与自然融合、强身健体,又称“走春”,体现了对健康与自然的追求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