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

admin

取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象征步步登高、百事俱高,寄托成事进取与生活蒸蒸日上的愿望。

作为重阳时令点心,承载祈福纳吉与敬老孝亲之意,现代更成为亲友团聚、关怀长者的载体。

在民俗观念中亦寓含辟邪禳灾、祈求长寿的象征意义。

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

由来与文献记载

重阳糕古称“蓬饵”,至迟在宋代已成重阳节令食品,文献如《东京梦华录》《梦粱录》《武林旧事》均有“重九食糕”的记载;明清时期并出现插小彩旗的习俗,用以替代登高与插茱萸的象征意义。

明代《五杂俎》记“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祝曰‘愿儿百事俱高’”,直接点明其祝颂寓意;《帝京景物略》亦载“糕肆标纸彩旗,曰‘花糕旗’”,反映节俗仪式感。

常见象征元素

形制与装饰:有的做成九层或宝塔状,点蜡烛灯,寓意“登高”“光明”;插小彩旗象征茱萸辟邪;饰以双羊,取“重阳(羊)”之意。

食材与谐音:辅以枣、栗、杏仁、松子等,既应秋收之实,也借“枣栗”等谐音寄托“早立子”“利市”等美好愿望。

当代意义与实践

重阳糕已成为表达敬老爱老的节令食品,亲友相聚共食,寓意健康长寿、生活步步高。

各地做法不拘一格,甜咸皆有,亦出现无糖、低脂等改良款,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。

食用提示:重阳糕以糯米为主,糖分与油脂较高,老年人及胃肠功能较弱者宜少量、细嚼;高血脂、冠心病人群宜选择少油或无猪油配方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