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的由来 诗句大全

admin

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,也是秋季第三个节气,通常出现在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。其名称的由来与自然现象及古人五行观念密切相关:

1. 自然现象溯源:进入白露时节,天气逐渐转凉,昼夜温差显著增大。清晨时分,地面、草丛及植物叶片上的水汽因夜间低温凝结成细小的水滴,密集附着于物体表面,呈晶莹剔透的白色,故称“白露”。《礼记》载“凉风至,白露降,寒蝉鸣”,《孝纬经》亦云“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,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”,均是对这一现象的早期记录。

2. 五行观念诠释:古人以“四时配五行”,秋季对应“金”,而“金”在五行中属白色,故用“白”来形容秋露的颜色,进一步赋予“白露”节气以文化内涵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明确记载“白露,八月节。秋属金,金色白,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”,成为“白露”命名的核心依据。

白露的由来 诗句大全

二、白露相关诗句大全

白露作为秋季的重要节气,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。以下精选历代经典诗句,展现白露的意境之美:

1. 先秦·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

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
以“白露为霜”起兴,勾勒出一幅秋苇苍苍、白露凝霜的清冷画面,借“伊人”的追寻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,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“秋思”的经典意象。

2. 唐·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

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

直点“白露”节气,以“露白”呼应节令,通过“故乡月更明”的主观感受,抒发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,情感真挚而沉郁。

3. 唐·白居易《南湖晚秋》

“八月白露降,湖中水方老。旦夕秋风多,衰荷半倾倒。”

描写白露时节的湖景:秋风乍起,荷叶凋零,湖水渐老,衰败的景象中透着浓浓的秋意,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。

4. 唐·李白《玉阶怨》

“玉阶生白露,夜久侵罗袜。”

以“白露生玉阶”的细节,刻画宫女深夜伫立玉阶的孤独身影,白露的清冷与宫女的寂寞相互烘托,意境幽远。

5. 唐·刘禹锡《秋词二首·其一》
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”

虽未直接写“白露”,但全诗以秋日为背景,用“鹤排云上”的壮景打破传统悲秋基调,与白露时节的清爽秋意相契合,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
6. 宋·秦观《鹊桥仙·纤云弄巧》

“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”

“金风”指秋风,“玉露”指白露,以“金风玉露”代指秋天的美好时光,赞美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珍贵,将爱情升华为超越世俗的纯粹情感。

7. 唐·雍陶《秋露》

“白露暧秋色,月明清漏中。痕沾珠箔重,点落玉盘空。”

细致描写白露的形态:白露让秋色更显朦胧,月光下的露珠如珠玉般晶莹,或沾于珠箔,或落于玉盘,营造出静谧而清冷的秋夜氛围。

8. 魏晋·左思《杂诗·秋风何冽冽》

“秋风何冽冽,白露为朝霜。柔条旦夕劲,绿叶日夜黄。”

以“白露为朝霜”写秋晨的寒凉,用“柔条劲”“绿叶黄”表现季节的变迁,语言质朴却生动,传递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