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是新年开端,民间认为说“死”“病”“穷”“破”“坏”等不吉利字眼会带来晦气,需用吉祥话替代(如将“死”说成“仙逝”,“病”说成“不舒服”)。忌婴儿啼哭,认为啼哭是“没头彩”,兆示疾病或凶祸,即使小孩犯错也不宜打骂呵斥。
二、行为禁忌:忌破坏“聚财”与冲撞神灵
1. 忌扫地、倒垃圾:正月初一至初五,扫地、倒垃圾被视为“扫走财气”“倒掉财运”,垃圾需堆放至初五“破五”后清理(部分地区初一甚至不能扫地,若必须扫则从外往里扫,象征“聚财”)。
2. 忌打碎物品:打破碗、碟、镜子等物品象征“破财”“破运”,若不慎打碎,需立即说“岁岁(碎碎)平安”“落地开花”等吉祥话化解。
3. 忌动刀剪、针线:动刀剪被认为会招来是非口舌;正月初一至初三忌用针线(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),认为会“剪掉财运”或“伤了巧气”,影响新一年运势。
4. 忌睡午觉:大年初一睡午觉被视为“懒惰”的象征,对客人不尊重,也可能影响事业运。
三、饮食禁忌:忌吃“穷”味与特殊食物
1. 忌吃稀饭、荤食:稀饭在过去是穷人家的主食,初一吃稀饭寓意“贫穷”;部分地区初一早饭忌吃荤,需吃斋(如素饺子、素包子),象征“勤俭治家”或“一年清净”。
2. 忌吃药:非紧急情况下,初一更好不要吃药,认为“吃药”会预示“一年病痛不断”。
3. 忌吃剩饭(部分地区):正月初一应吃除夕的剩饭,象征“年年有余”,新年之一天不宜煮新饭。
四、社交禁忌:忌冲突与讨债
1. 忌吵架、打骂:正月是团圆喜庆的时节,吵架或打骂会破坏家庭和谐,被认为会影响一年的运势。
2. 忌讨债、借钱:正月讨债会让借贷双方都不吉利(债主讨债会让债务人一年倒霉,借钱则被认为会“带走财运”);忌向别人借钱,认为会“借走好运”。
3. 忌已婚女子回娘家(部分地区):传统习俗中,大年初一是纪念自家祖先的日子,已婚女子回娘家可能产生冲突(如“娘家无子”等迷信说法),但现在多数家庭已不再严格遵守。
五、其他禁忌:忌特定行为与物品
1. 忌理发:“正月剃头死舅舅”是流传较广的说法,实际源于清初“思旧”(思念明朝)的谐音演变,虽无科学依据,但许多人仍遵循这一习俗。
2. 忌穿白色、黑色衣服:白色、黑色象征丧事,正月穿这些颜色被认为不吉利,宜穿红色等喜庆颜色。
3. 忌动石头(初十):正月初十是“石头日”,忌动石磨、石碾等石制工具,认为会“惊动石头神”,影响全年运势。
4. 忌晾晒衣物(初九):正月初九是“玉皇大帝生日”(天公生),忌晾晒被子、衣物,认为会“冲撞天公”,带来不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