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家庄传统美食:宫面

admin

石家庄藁城宫面:千年传承的手工面中珍品

藁城宫面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传统名产,与宫灯、宫酒并称“藁城三宫”,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其历史可追溯至唐贞观年间,明清时期成为宫廷贡品,以“面细能穿针、空心有韧性”的特色名扬天下。

一、历史渊源:从民间到宫廷的千年传承

石家庄传统美食:宫面

藁城宫面的起源与发展贯穿了多个朝代:唐代贞观年间,当地已出现手工挂面技艺;明清时期,藁城挂面以“味极适口”驰名燕赵,成为地方特色;清光绪年间,地方官吏将其进贡皇宫,被列为宫廷佳品,始称“宫面”;民国时期,藁城宫面曾出口朝鲜,并获孙中山南京总统府颁发的“国光银牌”嘉奖。《藁城县志》明确记载:“吾邑之挂面,系土人所艺,味极适口,相传数百载,曾进贡清皇室,故名产也”。

二、 *** 工艺:纯手工的“匠心之味”

藁城宫面坚持纯手工 *** ,核心工序包括和面、饧面、开条、盘条、上轴、分面、上架晾晒、拽条、拉丝、阴干等13道,每一步都需师傅精准把控。其中,饧面是关键——通过多次醒面让面粉充分吸收水分,形成面筋 *** ,保证宫面的弹性;拉丝则需师傅凭借经验控制力度与速度,使面条均匀拉伸至3米左右(最长可达4米),形成细如发丝的空心结构。整个 *** 过程需20多个小时,且受季节、气温、湿度影响极大,仅在冬春季节生产,故产量有限,更显珍贵。

三、产品特色:舌尖上的“空心传奇”

藁城宫面的更大特点是“细、空、韧”:面条直径仅0.7毫米,呈均匀空心状,表面油亮洁白、粗细整齐;煮熟后汤清味佳,口感筋道耐煮,“耐火而不糟,回锅而不烂”,即使煮很久也不会软烂。其空心结构不仅能吸附汤汁,使汤味充分渗透,还能快速煮熟,适合做清汤面、打卤面、凉拌面等多种吃法,尤其适合老人、病人、产妇等需要清淡饮食的人群。

四、传承与发展: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

如今,藁城宫面形成了以贾市庄镇耿家庄村为代表的产业集群,当地企业通过创新研发,推出了鸡蛋、荞麦、牛奶、果蔬(如南瓜、菠菜)等系列宫面,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。2022年,“藁城宫面”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启动,通过“区域品牌+企业品牌”的模式,推动宫面产业规模化、标准化发展,让这一传统美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
藁城宫面不仅是石家庄的特色美食,更是河北传统文化的载体,其承载的匠心精神与历史记忆,让每一根面条都成为“舌尖上的非遗”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