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传统命理学或文化语境中,部分说法认为“月”(作为汉字)的五行属性为水。其逻辑多源于月亮的自然特征:月亮在夜空中呈现皎洁、清凉的形象,与水的“清凉、流动、向下”特性契合,故被归为水属性。例如,起名时若追求“柔美、静谧”的寓意,常会选用“月”字,正是基于这一五行联想。
月份五行对应关系(主流传统说法)
更系统且广泛应用的,是干支历月份与五行的对应规则。干支历以“立春”为岁首,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(农历正月对应寅月,依次类推),每个月的五行属性由该月对应的地支决定,具体如下:
寅月(正月)、卯月(二月):属木,主春季。春季万物复苏、草木萌发,木代表“生长、伸展”,符合春季生机勃发的特点。
辰月(三月):属土,为春季与夏季的过渡月。土有“生养、化育”之功,承接春季木的生长,为夏季火的旺盛奠定基础。
巳月(四月)、午月(五月):属火,主夏季。夏季炎热炽烈、万物向上生长,火代表“炎热、向上”,契合夏季的热情与活力。
未月(六月):属土,为夏季与秋季的过渡月。土能调和夏季的火性,为秋季金的收敛做准备。
申月(七月)、酉月(八月):属金,主秋季。秋季金风送爽、果实成熟,金代表“收敛、稳固”,符合秋季万物收获的特性。
戌月(九月):属土,为秋季与冬季的过渡月。土可沉淀秋季的收获,为冬季水的潜藏储备能量。
亥月(十月)、子月(十一月):属水,主冬季。冬季寒冷凝结、万物休眠,水代表“向下、潜藏”,契合冬季的沉寂与蓄力。
丑月(十二月):属土,为冬季的收尾月。土能封藏冬季的水性,等待来年春季木的新生。
注:上述月份对应均基于干支历(以立春为岁首),而非农历(阴历)。农历月份与干支历月份可能存在偏差(如农历正月可能对应干支历的寅月或丑月),需以立春作为月份起始点判断五行属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