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搭灯棚:正月十二是元宵节筹备的关键节点,民间有“十一嚷喳喳,十二搭灯棚”的童谣。村庄管事人会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,开始搭建灯棚、选购花灯,为正月十五的闹花灯做准备。这一习俗象征着家庭和睦、团圆美满,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时,也寓意着新年的光明与希望。
2. 过老鼠节(驱鼠祈福):正月十二被称为“老鼠节”,源于古代人们对老鼠祸害粮食的困扰,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驱鼠仪式。早上,妇女们会拿着木棍敲打家里的犄角旮旯(如墙角、老鼠洞、木柜底),念叨“打、打、打旮旯,十个老鼠九个瞎”,以此驱逐老鼠;中午包饺子时,会将饺子捏成老鼠模样(用绿豆做眼睛、捏出耳朵和尾巴),寓意“捏老鼠嘴”,让老鼠无法偷吃粮食;晚上,家家户户会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(“迷老鼠眼”)、炒花生(“吵聋老鼠耳”或“嚼老鼠眼”),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无鼠患的期盼。
3. 烤柏火(烤百龄火):在河北石家庄南部、江西赣南等地区,正月十二黄昏时分有烤柏火的习俗。人们会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(柏树俗称“百龄”,寓意长寿),一家老幼围坐火边,享受天伦之乐。烤柏火寓意“败祸”,可以避瘟驱邪;烧后的剩余柏枝会被雕成“柏锁”,系在婴儿脖子上,期望孩子长命百岁;孩子们还会走街串巷烤“百家火”,认为这样可以“不生百病,一年无灾无恙”。
4. 藏剪刀:正月十二当天,人们会将剪刀藏到抽屉里、褥子底下,并用红绳或红绸捆包起来,避免使用。民间认为,剪刀开合的声音类似老鼠磨牙的“咔喳”声,动剪刀会“召唤”老鼠,导致新的一年鼠患不断;藏剪刀也能避免孩子玩耍时受伤,保持喜庆氛围。
5. 收旧鞋:孩子们会背着筐头挨家挨户收旧鞋,村民们也乐意将穿坏的旧鞋送出去。因为老鼠除了打洞,还喜欢躲在旧鞋里做窝、生育小老鼠,收旧鞋并垒成“老鼠洞”形状烧掉,象征着“一窝烩”老鼠,清除家中的鼠患隐患。
正月十二的禁忌
1. 忌动剪刀:正月十二当天严禁使用剪刀,必须将其妥善收藏。这一禁忌源于“剪刀声会招来老鼠”的说法,人们希望通过避免剪刀的使用,减少鼠患对生活的困扰,同时也象征着对新年的和谐与安宁的期盼。
2. 忌家中灯火不亮:正月十二讲究“灯火旺”,认为家中灯火明亮象征着人丁兴旺、前程光明。若灯火昏暗,会被视为“缺乏生气”,不利于新年的运势,因此当天会尽量保持家中灯火通明。
3. 忌夜晚争吵闹动静:正月十二被视为“防止鼠患”的重要日子,夜晚的争吵和喧闹被认为是“不吉利”的行为,可能会招来“鼠辈”的骚扰。人们更倾向于保持平和、和谐的氛围,以期待新的一年顺遂如意。
4. 忌吃大荤:自除夕开始,人们通常会吃较多油腻食物,正月十二时肠胃需要调整。民间认为吃大荤会“助长鼠患”,因此当天宜吃素食或清淡食物(如饺子、玉米面粥),既符合健康需求,也寓意着“清净”与“顺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