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食物防霉:严控储存条件,阻断霉变源头
梅雨季高温高湿是粮油、调料、果蔬等食物霉变的关键诱因,需遵循“少量购买、先进先出”原则,避免囤积。粮谷类(大米、面粉、玉米、坚果)需存放在干燥通风处,梅雨季可放一小包生石灰或竹炭包辅助吸湿,若发现变色(发灰、泛绿)、有霉斑或异味,立即丢弃——此类食物易滋生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,常规烹饪无法破坏。调味料(食用油、酱油、蚝油、番茄酱)需密封存放:食用油要远离灶台,减少氧化;蚝油、番茄酱等开封后需冷藏(标签明确要求),抑制瓶口残留微生物繁殖。果蔬与餐具:面包、凉皮等即食食品尽快吃完,避免久放;餐具洗净后务必擦干(或竖立晾干),防止霉菌滋生;木耳、银耳等干货泡发时间不宜过长(尤其隔夜),避免产生米酵菌酸毒素(耐高温、毒性强)。
2. 衣物防霉:保持干燥,巧用工具除潮
衣物潮湿是发霉的直接原因,需确保洗净、彻底晾干后再放入衣柜。若遇连续雨天,可使用烘干机、空调或电扇吹干衣物(避免阴干)。衣柜内放置干燥剂(如吸湿盒、竹炭包、干燥剂包),吊挂于衣物上方10厘米处(避免直接接触衣物);也可将晒干的橘子皮、干茶叶装入纱布袋,分散在衣柜内,既能吸湿又能驱虫(避免樟脑丸直接接触衣物,以免损伤面料或导致泛黄)。雨天尽量少开衣柜门,避免湿气入侵;天气放晴时,及时将潮湿衣物拿到阳光下晾晒。
3. 家电防霉:避免受潮,定期通电驱潮
潮湿环境下,家电内部易附着水汽,导致短路或故障。通用 *** :将家电摆放在通风处,每天开启510分钟(如电视、电脑、音响),利用内部元件发热驱散潮气;特殊家电:洗衣机避免放在卫生间(易积水),建议置于阳台等通风处;冰箱不要贴墙(墙面易受潮,导致内部部件受潮),使用时保持背部与墙面10厘米以上距离;数码设备(相机、镜头)需从皮革袋中取出,用软布擦拭干净,镜头用麂皮或镜头纸轻擦,存放于密封干燥箱内。
4. 家具与家居环境防霉:通风吸湿,定期清洁
家具:实木家具用专用清洁剂擦拭(形成保护膜,阻止水汽渗入);皮质家具除尘后涂抹保养油(软化皮质,防潮防霉);布艺沙发、地毯定时清除灰尘,必要时用吹风机吹散潮气(晴天及时晾晒)。环境吸湿:用空调除湿功能(或除湿机)降低室内湿度(建议保持在50%60%);石灰吸潮(1公斤生石灰可吸附0.3公斤水分),将石灰装在木箱内,天潮时打开盖,天不潮时盖上(避免开大窗);报纸铺在橱底或橱门内侧(吸湿且油墨味驱虫);旧袜子或纱布包咖啡渣、干茶叶(除湿效果优于普通干燥剂,可重复使用)。关键角落:每天早晨、晚上(湿度更高时段)紧闭门窗,防止室外湿气进入;晴天中午开窗通风,排出室内湿气。
5. 药材防霉:分类储存,避免虫蛀霉变
中药材易吸潮发霉,需分类处理:普通药材(如枸杞、菊花)用保鲜袋或密封玻璃瓶装好,放在阴凉干燥处;贵重药材(如虫草、鹿茸)用密封袋装好,放在米缸底部(米能吸收潮气,阻止湿气侵袭),或冷冻保存(需标注日期,尽快食用);易虫蛀药材(如当归、黄芪)可放一小包花椒、胡椒籽或干燥菊花瓣,防止虫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