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结婚的流程是什么

admin

汉代婚礼遵循“六礼”(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)的传统框架,融合规范与仪式感,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缩影。以下是具体流程的详细拆解:

1. 前期准备:婚姻媒介与议婚

汉代婚姻多由家长或媒人牵线搭桥(“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”是核心原则)。双方家庭通过媒人相互了解对方家庭背景、财力、子女品行等情况,若有意结亲,则进入正式议婚阶段。此阶段需确认双方符合“门当户对”“男大当婚、女大当嫁”的传统要求(如男子1420岁、女子1316岁为常见初婚年龄)。

汉代结婚的流程是什么

2. 六礼之始:纳采

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正式提亲,携带雁作为贽礼(“雁”象征忠贞与守时,寓意婚姻的庄重性)。女方若收下礼物,即表示同意议婚。此为婚姻程序的正式启动。

3. 问名与合婚

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、生辰八字(出生年月日时),并带回男方家庭。男方将双方八字合在一起,通过占卜(如观察家中是否平安、有无异常)判断婚姻吉凶。若得吉兆,则继续推进;若得凶兆,则可能终止议婚。

4. 纳吉与定盟

男方将合婚吉兆告知女方,并送上雁作为定盟礼物。双方婚姻关系初步确立,相当于后世的“订婚”。女方需回礼(如茶叶、生果等),以示诚意。

5. 纳征:聘礼的交付

男方正式向女方赠送聘礼,包括黄金、珠宝、丝绸、钱币等贵重物品(数量与质量体现男方的社会地位与财力)。聘礼的交付标志着婚姻关系的正式确定,女方需回礼(如鞋、袜、荷包等),象征双方家庭的联结。

6. 请期:吉日的确定

男方请人占卜,选择农闲时节的吉日(如秋冬季节,避开伏日、反支日等禁忌),并通过媒人征求女方同意。若女方无异议,则确定婚期。

7. 亲迎:迎娶新娘

婚礼当天,男方派遣迎亲队伍(包括亲友、鼓乐手)前往女方家。新郎需向女方父母行醮子礼(拜别父母,接受父亲赐酒,聆听教诲),随后正式迎娶新娘。新娘由兄长或父亲背至车上,迎亲队伍返回男方家。

8. 婚礼仪式:拜堂与合卺

(1)入场与沃盥礼

新人入场后,先进行沃盥礼(新郎新娘分别洗脸、洗手),象征洗去尘埃,以洁净之身开始新生活。

(2)同牢礼

新人共食一份荤菜(如猪肉、羊肉),称为“共牢而食”(“牢”指盛放食物的器具)。此礼象征夫妻同体、同甘共苦。

(3)合卺礼

新人共饮合卺酒(将匏瓜对剖成两瓢,各执一片饮酒)。葫芦味苦,喜酒味甜,寓意夫妻“同甘共苦,苦中作乐”。

(4)拜堂礼

新人依次向天地、高堂(父母)、夫妻对拜,表达对天地、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,以及对彼此的承诺。

(5)结发礼

新人各剪下一缕头发,用红绳系在一起,放入锦囊中,称为“结发夫妻”。此礼象征夫妻关系的永恒(“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”)。

9. 婚后仪式:撒帐与宴席

(1)撒帐礼

婚宴前或洞房内,由新人家人将枣子、荔枝、栗子、桂圆、花生等撒向蚊帐,寓意“早生贵子、多子多福”。此礼始于西汉,是汉代婚礼的特色环节。

(2)宴席与娱乐

男方家举办盛大宴席,邀请亲友、邻居参加,席间有音乐、舞蹈、戏剧等表演,增添喜庆氛围。宴席结束后,新人入洞房,宾客方可散去。

汉代婚礼流程注重礼仪的庄重性与的规范性,每一步骤都蕴含着对婚姻的重视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。这些仪式不仅强化了家族联结,也成为汉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