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种时节,百花逐渐凋零,民间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花神仪式,饯送花神归位,同时表达对花神滋养百花的感激之情,盼望来年再次相会。这一习俗充满浪漫色彩,古时女子会用花瓣、柳枝编成轿马,或用绫锦、纱罗叠成旌幢,系于树上,营造出“满园绣带飘飘,花枝招展”的热闹场景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七回中,大观园女孩子们“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,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,都用彩线系了”,正是这一习俗的生动写照。
安苗祭祀
流行于皖南绩溪、歙县等地的传统农事习俗,源于明初。种完水稻后,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制“安苗包”(将面捏成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等形状,用蔬菜汁染成红、绿、黄等颜色),作为供品祭祀“汪公菩萨”(或“秧母娘娘”),祈求秧苗扎根稳固、五谷丰登。部分地区还会抬着神像巡田,根据秧苗长势插红旗(表示生长良好)或黄旗(表示需加强管理),兼具农事检验与祈福功能。
打泥巴仗
贵州东南部侗族的传统节日活动,通常在芒种插秧时节举行。青年男女集体下田插秧,边劳作边打闹,互相扔泥巴。活动结束后,身上泥巴最多的人被视为“更受欢迎的人”,既增添了劳动的乐趣,也成为侗族青年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。
煮青梅
南方地区芒种时节的特色饮食习俗。此时青梅成熟,但新鲜梅子酸涩难入口,需经过煮制改善口感。人们将青梅与冰糖、甘草等一起煮成青梅汤,或泡入白酒中制成青梅酒,具有清热解暑、生津止渴、消食开胃的功效。《三国演义》中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的典故,更让这一习俗增添了文化韵味。
开犁节
浙江云和梅源山区的传统农事节日,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芒种期间,农人们吹响开山号,举行庄重的祭田神仪式,犒赏耕牛,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祖先开垦土地的感激,祈求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。仪式结束后,农人开始新一年的耕作,体现了对农耕文化的传承。
吃君踏菜
宁波地区的芒种节气食俗。君踏菜是当地芒种前后生长的季节性蔬菜,口感鲜嫩,具有清热解毒、祛湿止痒的功效。民间认为,芒种时节吃君踏菜可以预防夏季痱子,保持皮肤健康,是顺应时令的养生吃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