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立秋的具体时间为8月7日13时51分19秒(星期四),属于晚立秋。传统民间判断立秋早晚主要有两种标准:
时间标准:以立秋当天的具体时刻为界,若在中午12点后则为“晚立秋”(又称“闭眼秋”);2025年立秋时刻处于下午时间段,明显超过12点。
农历月份标准:以立秋对应的农历月份为准,若在农历七月则为“晚立秋”;2025年立秋当天对应农历七月初四,属于七月范畴。
两种标准均一致确认2025年为晚立秋。
早立秋与晚立秋的传统说法
民间流传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的谚语,核心是对立秋后天气的预测:
早立秋(如农历六月、当日12点前):预示立秋后“秋老虎”持续时间较短,气温较快下降,天气逐渐凉爽。
晚立秋(如农历七月、当日12点后):预示立秋后“秋老虎”仍会肆虐,高温天气持续较久,天气依旧炎热。
早立秋与晚立秋的实际天气影响
需明确的是,早立秋或晚立秋与后续气温变化无科学上的必然联系。气象专家指出,立秋后的气温高低主要取决于大气环流(如副热带高压的强弱、位置)、降水情况等因素。即使晚立秋,若副热带高压快速南退、降水增多,“秋老虎”也可能较弱;反之,即使早立秋,若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,仍可能出现持续高温。例如2025年晚立秋,但受副热带高压偏北稳定的影响,“秋老虎”仍较强,多地气温居高不下。
关于“早立秋好还是晚立秋好”的结论
从科学角度看,早立秋与晚立秋本身无优劣之分。传统说法更多是古人对长期天气经验的,缺乏现代气象数据支持。现代生活中,无论立秋早晚,都应以实时天气预报为依据,合理安排生活与农业生产:
若立秋后仍有高温(如晚立秋),需继续做好防暑降温(如避免长时间暴晒、使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);
若立秋后气温下降明显(如早立秋),则需注意增添衣物,预防感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