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以“双数”为吉,礼品总体与主要品类(如礼饼、海味、酒等)均取成双。
常见有两种组合口径:按“件数”或按“式数”。
按件数:常见为6件或12件(俗称“六件式”“十二件式”)。
按式数:海味常做四式、六式或八式,每式多为两包。
现代多会简化具体品类,但大多仍保留“三金首饰”等核心聘礼元素,数量与规格依双方家境与协商而定。
传统清单与典型数量
品类 | 典型数量 | 寓意/说明
礼金 | 双数 | 金额由双方协商,量力而行
礼饼 | 一担 | 亦有地区按盒数约定
海味 | 四式/六式/八式(每款两包) | 必含发菜(谐音“发财”),其余可选鲍鱼、蚝豉、元贝、冬菇、海参、鱿鱼、虾米、鱼翅、鱼肚等
三牲 | 鸡两对(两雄两雌);猪肉3–5斤(起“双飞”) | 部分地区父母不全时可酌减
鱼 | 1条(大鱼或鲮鱼) | 取“有声(腥)气”
椰子 | 两对 | 寓“有爷有子”;父母不全时用一对
酒 | 4支 | 洋酒或米酒
四京果 | 荔枝干、龙眼干、核桃干、生花生 | 亦作“四干果”
生果 | 若干 | 寓“生生猛猛”
茶叶、芝麻 | 各若干 | “油麻茶礼”,寓意坚贞不移
帖盒 | 1份 | 内含莲子、百合、青缕、扁柏、槟榔两对、芝麻、红豆、绿豆、红枣、核桃干、龙眼干等;另常见有红头绳、利是、聘金、饰金,以及龙凤烛与对联
其他 | 视地俗而定 | 如铜钱、对联、喜字等
以上为传统常见配置,实际可按地域与家庭习惯增减。
现代简化与地域差异
简化为“聘金 + 三金首饰”的情况较普遍;部分地区仍保留“四京果”“茶叶与芝麻”等象征性礼。
例:广东常见为龙凤礼饼两盒加西式礼饼一盒,海味按四式/六式/八式备,酒4支等;是否保留“三牲”“椰子”等视当地规矩与家庭意愿而定。
流程与礼仪要点
择吉日:多在婚礼前15–20天进行。
送礼人:由两位或四位“全福”女性亲属(父母、公婆、配偶均在)会同媒人送至女方家。
双数与遮红:礼品与礼金数量取双数,多以红布覆盖以示吉庆。
三书:随礼备“三书”——聘书、礼书、迎书(分别用于订婚确认、列明聘礼清单、迎娶之用)。
回礼:女方收受后通常会回礼(如长裤、鞋、红枣、花生等,寓意“长命富贵”“同偕到老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