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圣洗(圣洗圣事):入教仪式,象征洗去原罪、接受基督恩宠。分为注水洗(常见)和浸礼,教徒通常在婴儿出生后8天内接受(婴儿洗),成年人入教则直接进行。圣洗一生只能进行一次。
2. 坚振(坚振圣事):信徒受洗后,由主教行按手礼和敷油礼(用经祝圣的橄榄油),使“圣灵”降身,坚定信仰。此圣事标志着信徒正式成为教会的活跃成员。
3. 告解(忏悔圣事):信徒向神甫坦白领洗后的罪过(包括思想、言语、行为),表达忏悔;神甫需严守秘密,并指定补赎方式(如祈祷、施舍、服务),以获得上帝赦免。
4. 圣体(圣体圣事):纪念“最后的晚餐”(将肉体与血赐予门徒)。仪式中,神甫将面饼(象征肉体)和葡萄酒(象征血)祝圣,教徒领受面饼(一般信徒不领葡萄酒),与基督“合为一体”。
5. 终傅(终傅圣事):针对临终或重病信徒,由神甫用祝圣过的橄榄油敷擦耳、目、口、鼻和手足,诵念祈祷经文,旨在减轻痛苦、赦免罪过,帮助信徒安心面对死亡。
6. 神品(圣秩圣事):授予神职人员的仪式,分为主教、神甫(司铎)、助祭三级。领受者需通过主教祝圣,承担传教、主持礼仪等职责。
7. 婚配(婚配圣事):教徒在教堂内由神甫主礼,双方自愿同意结为夫妻,神甫诵念祈祷经文,宣布“天主所配合的,人不能分开”。此婚姻具有宗教约束力,被视为神圣联盟。
二、主要宗教节日(四大瞻礼)
的节日以纪念及圣母玛利亚为核心,其中“四大瞻礼”是最隆重的:
1. 圣诞瞻礼:纪念诞生,日期为每年公历12月25日。教徒通常参加12月24日午夜的“子时弥撒”(象征降生),教堂会布置圣诞树、马槽等,营造喜庆氛围。
2. 复活瞻礼:纪念被钉十字架后第三日复活,日期为每年春分后之一个月圆后的之一个星期日(主日)。庆祝活动持续7天(复活节期),包括弥撒、祈祷、家庭聚餐等,象征“战胜死亡”。
3. 圣神降临瞻礼:纪念复活后第50天(升天节后第10天),圣神降临于门徒,赋予其传教能力。此节日是教会诞生的标志,教徒会举行特别的祈祷和弥撒,强调圣神对信徒的引导。
4. 圣母升天瞻礼:纪念圣母玛利亚“肉身与灵魂一同荣召升天”,日期为每年公历8月15日。教徒会前往教堂祈祷,部分地区有 *** 活动,表达对圣母的敬仰。
三、日常信仰实践
1. 主日礼拜:每周日(主日)为“休息日”,教徒需停止日常工作,到教堂参加崇拜活动。主要内容包括:唱赞美诗、念经(如《天主经》《圣母经》)、听神甫讲道、望弥撒。主日礼拜是信徒保持信仰的重要方式。
2. 祈祷:信徒日常通过祈祷与天主沟通,常用经文包括:《圣号经》(“以十字圣架号,天主我等主,救我等于我仇”)、《天主经》(“我们在天上的父,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”)、《圣母经》(“万福玛利亚,满被圣宠者”)等。祈祷是信徒表达敬畏、寻求指引的方式。
四、生活风俗融合(以藏区盐井为例)
在一些多民族聚居地区,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,形成独特风俗:
藏区盐井: *** 昌都盐井镇是中国藏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堂(盐井堂),信徒多为藏族。他们将与藏传佛教习俗结合:教徒名字由神父取(类似藏族名字),死后按仪轨土葬(与藏传佛教天葬并存);每周做礼拜时,用藏语读《圣经》、咏唱赞美诗;教堂建筑融合藏式风格(如平顶、乳白色墙身),内部装饰有藏式图案。当地信徒仍保留藏传佛教的部分习俗(如酥油灯),形成“一地多教、和谐共存”的文化景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