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迎香穴:去燥润肺、宣通鼻窍
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.5寸、鼻唇沟中,是应对末伏“秋燥”的关键穴位。 *** 时,舌尖抵上腭,用双手中指指尖点按穴位,待有酸胀感后,顺时针、逆时针各揉搓20~30次,以局部发酸、发胀、发热为度。其能清热散风、润肺防燥,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鼻塞、流涕、咽喉干等症状,尤其适合末伏期间气候由热转燥的情况。
2. 极泉穴:理气护心、调畅气血
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之一要穴,位于腋窝顶点、腋动脉搏动处。 *** 时,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轻轻弹按穴位,力度柔和、动作连贯,一般弹按10次左右。末伏时节,“秋老虎”发威,气温回升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、胸闷不适,弹按极泉穴能宽胸理气、养护心肺,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3. 足三里:强身健体、养胃败火
足三里穴被誉为“强身健体的黄金穴”,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(约3寸)处。 *** 时,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之一指节背面着力,在穴位上绕圈按揉,每次3~5分钟。末伏期间,人体脾胃功能逐渐恢复,但易因饮食不当(如过度进补)导致脾胃负担加重, *** 足三里能健脾和胃、养胃败火,缓解腹胀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
4. 四缝穴:助消化、化积滞
四缝穴是消宿食、化积滞的专属穴位,位于第2至第5掌面(手掌面)、近侧第1、2节横纹中央。 *** 时,用大拇指指尖掐按穴位,力度以能耐受为宜。末伏期间,人们食欲好转,易暴饮暴食,导致消化不良、脘闷嘈杂,掐按四缝穴能促进胃肠蠕动,帮助消化,尤其适合轻度消化不良者。
5. 脾俞穴:健脾祛湿、恢复脾功
脾俞穴位于背部,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(约两指宽),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。 *** 时,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穴位,力度适中,每次按揉100次左右,每天晚上8点左右 *** 效果更佳。末伏时节,湿热交蒸,易伤脾导致脾失健运(如饮食不化、体弱倦怠), *** 脾俞穴能快速恢复脾的功能,祛湿健脾。
6. 膻中穴:宽胸理气、活血养心
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上,平第四肋间隙(两连线中点),具有宽胸理气、活血养心、通阳止痛的功效。 *** 时,用一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上着力,不间断地点、按、揉2~3分钟,以局部有明显酸、麻、胀、痛感为度;再用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按擦,持续5~10分钟,至局部皮肤潮红透热。末伏期间,情绪易烦躁, *** 膻中穴能缓解胸闷、心烦等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