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时期,汝河一带瘟疫肆虐,百姓深受其害。青年恒景的父母也因瘟疫去世,他病愈后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害。历经艰辛,恒景找到东方一座高山的仙长费长房,仙长被其诚意感动,收他为徒,传授降妖剑术并赠予降妖宝剑。恒景废寝忘食苦练,终于练就非凡武艺。
九月初九前夕,仙长提醒恒景:“明日瘟魔将出,你速回乡救百姓。”并送他一包茱萸叶、一盅菊花酒,密授避邪之法。恒景回到家乡,带领乡亲登到附近山上,给每人分发茱萸叶和菊花酒。中午时分,瘟魔从汝河冲出,刚到山下就被茱萸香和菊花酒气熏得脸色骤变、停滞不前。恒景趁机持剑冲下山,几个回合便将瘟魔刺死。
从此,九月初九登高、佩茱萸、饮菊花酒的习俗流传下来,成为重阳节的核心传统,寓意避灾祈福。
其他相关传说
重阳店起源:丹朱的战略布局
相传尧的长子丹朱为巩固尧的地位,驻守丹江与汉水交汇处的丹江口,派舜监控北方。为防御侧翼,他在丹江边修建要塞,因处于朱阳关、荆紫关中心(战略核心),且“九”为阳数之极(代表尊贵、高大),故命名为“重阳店”,距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。
重阳公主:瘟魔与孝义的传说
东汉安帝年间,宫中李娘娘遭闫氏迫害,逃至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,九月初九生下重阳女。李娘娘临终前告知其身世,托付她向安帝讨回公道。李娘娘去世后,重阳女拜师学艺,道人授其剑法并告知瘟魔弱点(怕红、酒气、 *** 气味、高声)。次年九月初九,重阳女组织百姓登云彩山,女子插红茱萸、男子饮菊花酒,齐声高喊“铲除瘟魔”。瘟魔见红、闻酒气、听喊声,不敢近前,重阳女一剑将其刺死。百姓安居乐业,此事传至京城,安帝封重阳女为“重阳公主”。此后,重阳公主每年九月九日带菊花、茱萸回京城,将登高、赏菊、插茱萸等民俗传入宫中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