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六合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包容性的概念,涵盖空间、时间、命理、武术等多个领域,以下是其核心含义的详细阐释:
1. 空间概念:天地四方的总称
“六合”的本义指上下与东西南北四方,即三维空间的完整框架,是古人对宇宙范围的朴素认知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中有“六合之外,圣人存而不论;六合之内,圣人论而不议”,这里的“六合”即为天地四方;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“履至尊而制六合”、《过秦论》“吞二周而亡诸侯,履至尊而制六合”中的“六合”,均指秦始皇统一后的“普天之下”,强调空间的整体性与统治的边界。
2. 时间概念:季节对应的月份组合
古代历法中,“六合”指十二个月份中季节相呼应的两两组合,具体为:孟春(正月)与孟秋(七月)、仲春(二月)与仲秋(八月)、季春(三月)与季秋(九月)、孟夏(四月)与孟冬(十月)、仲夏(五月)与仲冬(十一月)、季夏(六月)与季冬(十二月)。这种组合源于古人对四季循环的观察,用于指导农耕生产与生活节律,《淮南子·时则训》对此有明确记载。
3. 命理概念:地支相合的吉凶体系
“六合”是传统命理(如八字、六壬)中的关键术语,指十二地支的固定配对关系:子与丑合(化土)、寅与亥合(化木)、卯与戌合(化火)、辰与酉合(化金)、巳与申合(化水)、午与未合(化火)。星命家认为,地支相合象征阴阳谐和、气数相合,是判断婚姻、交易、择吉等事项的重要依据。例如,《南齐书·礼志上》提到“建寅月东耕,取月建与日辰合也”,《玉台新咏·古诗〈为焦仲卿妻作〉》中“六合正相应”即指婚嫁需选地支相合的吉日。
4. 武术概念:内外协调的技术要求
在传统武术中,“六合”强调身体各部位的配合与内在气息的统一。常见分类为“内三合”与“外三合”:内三合指“心与意合(心意相通)、意与气合(意念引导气息)、气与力合(气息推动力量)”;外三合指“手与足合(手脚动作协调)、肘与膝合(肘膝位置呼应)、肩与胯合(肩胯重心稳定)”。如少林拳“六合门”、心意六合拳均以“六合”为核心训练理念,追求“周身一家”的境界。
5. 生肖概念:属相的和谐配对
民间将十二生肖分为六组“六合属相”,即鼠与牛、虎与猪、兔与狗、龙与鸡、蛇与猴、马与羊。这些组合被认为性格互补、运势相合,是传统婚恋中重要的参考因素。与“六合”相对的是“六冲”(如鼠与马、牛与羊等),民间认为“六合”属相结合更易家庭和睦、事业顺遂。
以上是“六合”在不同语境下的主要含义,其贯穿了古人对宇宙、时间、人事的理解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具体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