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惊蛰节气的时间为3月5日(星期三),农历为乙巳年二月初六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正式开始。
惊蛰的传统风俗与习俗
祭白虎:流行于广东、香港等地区,民间认为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惊蛰会出来觅食伤人。祭白虎时,需用纸绘制黄色黑斑纹、口角带獠牙的白老虎,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,再用生猪肉抹在纸老虎嘴上,让其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,以此祈求全年平安顺遂。
打小人:起源于驱虫习俗,古时惊蛰当日人们手持清香、艾草熏家中四角,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,后来演变为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或“纸小人”的习惯。人们相信通过“打小人”可以赶走晦气、霉运,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免受小人纠缠。
吃梨:“惊蛰吃了梨,虫祸远别离”是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。因“梨”与“离”同音,吃梨寓意害虫远离庄稼、疾病远离身体。惊蛰时节气候干燥,梨性寒味甘,具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,适合此时食用以缓解“春燥”。
蒙鼓皮:古人认为惊蛰的雷声是天庭雷神击天鼓所致,人间也应顺应天时。惊蛰日,人们会取鼓皮蒙在鼓上,象征对雷神的敬畏,同时也寓意借助雷声的力量驱邪避凶,保佑全年风调雨顺。
吃炒豆:在山东、陕西等部分地区,惊蛰有吃炒豆的习俗。人们将黄豆、蚕豆等用盐水浸泡后爆炒,炒豆时发出的“噼啪”声象征着“惊百虫”,寓意用声音吓走害虫,保护庄稼免受虫害,祈求五谷丰登。
驱虫类习俗:山西、河北等地有“撒石灰”“撒蜃炭”的习惯,将石灰或蜃炭(蚌壳烧成的灰)撒在房前屋后、门槛外,认为可以绝虫蚁、防潮湿;还有“煎香油饼”的风俗,用香油煎炸食物,香气四溢,据说可使灶台、房屋周围的虫类绝迹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