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“秋老虎”的核心时间段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(公历)。民间基于“晚立秋”(8月7日立秋,下午时分)和“母秋老虎”的说法,认为今年“秋老虎”会比往年更炎热,持续时间约1520天。气象学上,“秋老虎”的判定需满足“出伏后(8月19日出伏)连续5天更高气温≥35℃”,结合当前气象数据,南方部分地区(如江南、华南)的高温仍将持续至9月上旬,北方地区则因冷空气活动频繁,持续时间较短、强度较弱。
“秋老虎”来了需要注意的事项
1. 防暑降温:避开高温时段,做好防护
“秋老虎”期间虽已出伏,但午后气温仍可达35℃以上,需避免在10:0016:00期间长时间户外活动;外出时戴宽檐帽、太阳镜,涂抹SPF50+防晒霜(每2小时补涂),穿浅色、透气的棉麻衣物;随身携带小喷雾瓶(装水+1滴薄荷精油),随时喷洒手腕、颈部降温;备好藿香正气水、风油精等防暑药品,以防中暑。
2. 防秋燥:滋阴润肺,补充水分
“秋老虎”带来的不仅是高温,还有“温燥”气候(空气干燥、湿度低),易引发口干、鼻干、咽干、便秘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饮食上应多吃润燥食物(如梨、银耳羹、百合粥、荸荠、蜂蜜、鸭蛋、豆浆),少吃烧烤、油炸、辛辣等燥热食物;晨起喝一杯淡盐水(补充电解质),睡前喝蜂蜜水(润肠通便);主动定量饮水,每天喝够15002000毫升,可选择淡盐水或绿豆汤。
3. 防温差着凉:洋葱式穿衣,避免直吹
“秋老虎”期间昼夜温差逐渐加大(可达10℃以上),需采用“洋葱式”穿衣法(内层穿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,中层穿薄毛衣或卫衣,外层穿防风外套),便于随时增减;早晚气温较低时,护住后颈、肚脐、腰部、脚踝等易受寒部位(这些部位穴位多,寒气易入侵);空调房内避免整夜开冷气,温度设定不低于26℃,防止凉风直吹导致感冒或腹泻。
4. 起居与情志:早睡早起,调节情绪
出伏后应顺应“秋收”规律,调整作息:尽量23点前入睡(比夏季早1小时),避免熬夜(熬夜会加重秋乏);中午可适当午睡(30分钟1小时),补充精力;“秋乏”是换季正常现象,可通过适量运动(如太极、散步、慢跑)缓解,但避免剧烈运动(汗出过多会耗气);秋季气候转凉、万物萧瑟,易引发“悲秋”情绪,可在房间放置新鲜或晒干的橙皮、柚子皮,或使用柑橘类精油香薰(其香气有疏肝理气、醒脾开郁的效果),保持心情舒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