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,也是秋季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暑热基本结束,天气逐渐转凉。其名称源于此时气温下降,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白色露珠。进入白露后,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取代,冷空气分批南下,带来明显降温;太阳直射点南移,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、强度减弱,夜间地面辐射散热加快,昼夜温差显著增大(民间有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“处暑十八盆,白露勿露身”的说法,提醒人们此时早晚已凉,需添衣保暖)。白露之后整体会凉快下来,但并非立即大幅降温,而是呈现“夜寒日暖”的过渡特征。
白露下雨的传统预示意义
白露时节的降雨在民间被视为重要的天气信号,有多个经典谚语其预示含义:
预示冬季气候:老话“白露有雨冬来早”认为,若白露当天下雨,接下来冷空气会频繁入侵,气温持续下降,冬天可能提前到来;“白露有雨霜冻早”也提到,雨水增多会加速气温降低,导致霜冻提前出现。
影响农作物收成:“不怕白露晴,就怕白露雨”是农民对白露天气的核心担忧。白露是晚稻、棉花等作物的成熟收获期,晴天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,促进籽粒饱满、提高产量(如“白露天气晴,谷米白如银”);而下雨会导致作物无法及时收割、晾晒,易出现倒伏、霉烂、发芽等问题(如“白露阴沉沉,谷米贵如金”),严重影响收成。
预示后续降雨趋势:“早白露,湿漉漉;晚白露,干巴巴”指出,若白露交节在酉时(下午5点前)为“早白露”,预示此后雨水较多,地面易潮湿;若在酉时后为“晚白露”,则后续降雨较少,土壤较干燥。“白露有雨,寒露有风”也提到,白露下雨可能预示寒露时节会有大风天气,对农作物生长不利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