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的含义和风俗 关于立冬的诗句有哪些

admin

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起始,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。“立”为“建立、开始”之意,“冬”有“终了、万物收藏”之义,标志着秋季作物收晒完毕、收藏入库,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,天地万物进入休养、规避寒冷的状态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明确记载:“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。

二、立冬的风俗

1. 补冬:民间有“立冬补冬,补嘴空”的谚语,源于农耕社会人们劳作一年后的犒劳传统。立冬这天,人们会杀鸡宰羊、吃鸡鸭鱼肉或各类营养品,以补充身体能量,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。

立冬的含义和风俗 关于立冬的诗句有哪些

2. 吃饺子:北方地区立冬的标志性习俗。饺子外形似耳朵,民间认为吃了它能防止冬天耳朵受冻;饺子谐音“交子”(秋冬季节之交),象征着季节的交替。

3. 吃羊肉:清代宫廷立冬有吃涮羊肉的习俗,后来民间广泛效仿。炭火烧热的铜锅中,薄而不散的羊肉片涮煮后入口即化,搭配酱料,既能御寒又能满足口腹之欲。

4. 酿黄酒:浙江绍兴一带的传统风俗。立冬到来年立春是酿制黄酒的更佳时期,称为“冬酿”。冬季水体清冽、气温低,能有效抑制杂菌繁殖,使酒在长时间发酵中形成独特风味。

5. 祭祀与迎冬:古代立冬是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皇帝会亲率文武百官到北郊行“迎冬”之礼,祭祀祖先,祈求来年丰收;民间也有祭祖、饮宴等活动,以时令佳品祭祀,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。

6. 冬泳:近年来,黑龙江、吉林等北方地区流行的立冬庆祝活动。人们通过冬泳对抗寒冷,展现对冬天的热情,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现象。

三、关于立冬的诗句

1. 《立冬》·唐·李白

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。醉看墨花月白,恍疑雪满前村。

诗中描绘了冬夜围炉温酒、醉看月色的闲适场景,将寒夜的冷意转化为诗意的温暖。

2. 《立冬即事二首》(其一)·宋·仇远

细雨生寒未有霜,庭前木叶半青黄。小春此去无多日,何处梅花一绽香。

通过“细雨生寒”“木叶半青黄”的细节,写出初冬的清冷与即将到来的春意,表达了对梅花的期盼。

3. 《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》·宋·钱时

昨夜清霜冷絮裯,纷纷红叶满阶头。园林尽扫西风去,惟有黄花不负秋。

以“清霜冷絮”“红叶满阶”勾勒出深秋向初冬过渡的景象,菊花傲霜而开,成为冬日里的一抹亮色。

4. 《立冬日野外行吟》·宋·释文珦

吟行不惮遥,风景尽堪抄。天水清相入,秋冬气始交。饮虹消海曲,宿雁下塘坳。归去须乘月,松门许夜敲。

写诗人野外漫步,感受秋冬交替的气息:天水交融、大雁南归,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冬日氛围。

5. 《早冬》·唐·白居易

十月江南天气好,可怜冬景似春华。霜轻未杀萋萋草,日暖初干漠漠沙。老柘叶黄如嫩树,寒樱枝白是狂花。此时却羡闲人醉,五马无由入酒家。

描绘了江南早冬“似春华”的独特景色:霜轻草绿、老柘叶黄、寒樱花开,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