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,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,自明永乐七年(1409年)开始营建,至清朝初年陆续建成,涵盖明朝迁都北京后的主要帝王陵寝。以下是十三陵中埋葬的皇帝及对应陵寝名称:
1. 成祖朱棣:长陵(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,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,长陵是其生前所建寿陵,也是十三陵中规模更大的陵寝)。
2. 仁宗朱高炽:献陵(仁宗是明朝第四位皇帝,在位仅10个月,临终遗诏“山陵制度务从俭约”,献陵因此成为十三陵中建筑最俭朴的陵寝)。
3. 宣宗朱瞻基:景陵(宣宗是明朝第五位皇帝,年号宣德,其在位期间开创了“宣德之治”,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之下)。
4. 英宗朱祁镇:裕陵(英宗是明朝第六位皇帝,一生经历“土木堡之变”与“夺门之变”,裕陵是其与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)。
5. 宪宗朱见深:茂陵(宪宗是明朝第八位皇帝,年号成化,其在位期间宠信宦官,茂陵位于裕陵右侧聚宝山下)。
6. 孝宗朱佑樘:泰陵(孝宗是明朝第九位皇帝,年号弘治,其在位期间推行“弘治改革”,开创了“弘治中兴”,泰陵是其与皇后的合葬陵寝)。
7. 武宗朱厚照:康陵(武宗是明朝第十位皇帝,年号正德,其在位期间荒淫无道,康陵是其与皇后的合葬陵寝)。
8. 世宗朱厚熜:永陵(世宗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,年号嘉靖,其在位期间推行“大礼议”,永陵是其生前所建寿陵,规模仅次于长陵)。
9. 穆宗朱载垕:昭陵(穆宗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,年号隆庆,其在位期间推行“隆庆开关”,昭陵是十三陵中之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寝)。
10. 神宗朱翊钧:定陵(神宗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,年号万历,在位48年,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定陵是其生前所建寿陵,1956年发掘的地宫是十三陵中唯一开放的地下宫殿)。
11. 光宗朱常洛:庆陵(光宗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,年号泰昌,在位仅1个月,庆陵是其与皇后的合葬陵寝,位于天寿山西峰)。
12. 熹宗朱由校:德陵(熹宗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,年号天启,其在位期间沉迷木工,德陵是其与皇后的合葬陵寝)。
13. 思宗朱由检:思陵(思宗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,年号崇祯,明朝末代皇帝,李自成攻入北京后自缢于煤山,后由其臣下将其葬于田贵妃墓穴,即思陵)。
以上13位皇帝均为明朝迁都北京后(永乐元年起)的统治者,他们的陵寝分布于天寿山麓,形成了规模宏大、布局规整的陵墓群,是研究明朝皇家陵寝制度与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