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是法定节假日吗

admin

1. 登高祈福:作为重阳节最传统的习俗之一,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及“清气上扬、浊气下沉”的气候认知,人们通过登高“辞青”(与春季“踏青”对应),既避灾祈福,也锻炼体魄。唐代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中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诗句,便是这一习俗的经典写照。

2. 赏菊与饮菊花酒:农历九月俗称“菊月”,菊花正值盛开,古人认为菊花象征长寿,因此赏菊成为重阳节的重要活动。饮用菊花酒(由菊花、黍米酿制)也是传统习俗,相传可“延年益寿”,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诗句,更将赏菊与隐逸文化结合。

3. 插茱萸与簪菊花:茱萸因“香味浓、能驱虫去湿”被视为“辟邪翁”,古人常将茱萸插于头上或佩戴香袋,以避灾求吉;也有女子簪菊花,既应景又祈福长寿。

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是法定节假日吗

4. 吃重阳糕:重阳糕又称“花糕”“菊糕”,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,寓意“百事俱高”(因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)。讲究的重阳糕做成九层,形如宝塔,上面插有小红纸旗,替代茱萸,象征“登高”之意。

5. 晒秋:主要流行于南方山区(如江西婺源篁岭),因平地少,村民利用房前屋后、窗台屋顶架晒农作物(如辣椒、玉米、南瓜),形成“晒秋”景观,成为乡村旅游的特色,也成为重阳节“丰收祭”的遗存。

6. 敬老活动:近代以来,重阳节被赋予“敬老”新内涵。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“老人节”,各地组织老年人登山、秋游、交流,弘扬“尊老、爱老、助老”的传统美德。

二、重阳节是否为法定节假日

目前,重阳节不是法定节假日。根据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,法定节假日包括新年、春节、清明节、劳动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国庆节等,重阳节未被列入全体或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类别。

历史上重阳节曾有过“法定假期”:唐代时重阳节被定为“三令节”(中和、上巳、重阳)之一,官员可休假一天;宋代延续这一传统,甚至延长至两天,宫廷、民间均有庆祝活动。

尽管现在不放假,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,重阳节作为“老年节”的重要性日益凸显,许多人会在这一天陪伴长辈、表达孝心,成为传承中华“孝文化”的重要载体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