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半真实鬼故事老人讲

admin

上世纪40年代初,16岁的爷爷带着两个小叔公在江南做木匠营生。一天夜里做完活,主家摆酒席招待,三人喝得酩酊大醉。亥时过后,他们借着月光往家走,路过一片叫“蛇墩”的地方(其实是填起来的枯井,因形状像蛇得名)。突然,月亮被云遮住,四周漆黑一片,爷爷瞥见前方有个白衣人站在蛇墩边,白衣人一头垂到膝盖的长发,伸出左手——手上没有一根手指!爷爷酒意瞬间醒了大半,拉着两个小叔公转身就跑,直到月亮重新出来,才发现他们还在蛇墩边,而白衣人早已消失。第二天翻日历,才知道那天是七月半。

奶奶的“七月半禁忌”:藏在故事里的“防鬼秘诀”

去年七月半前,奶奶特意穿上只在特殊日子穿的黑色短衫,叮嘱守明(孙子):“晚上鬼门开,千万别答应别人叫你名字,看见路上有钱也别捡。”她还讲了村里的往事:前年冬天,刘老爷爷胃癌去世,火化后骨灰埋在后山公墓。去年七月半半夜,他女儿听见院子里有脚步声,从窗户往外看,竟看见刘老爷爷穿着下葬时的蓝布衫,在院子里转悠,边走边数“一、二、三……”。第二天,女儿发现埋在院角枣树下的存折不见了——那是刘老爷爷生前藏的私房钱,连老伴都不知道。守明一开始不信,直到当晚自己在房间里经历了“鬼压床”(明明意识清醒,却动不了),还看见窗外有个黑影闪过。后来他才明白,奶奶讲的不是迷信,而是老辈人对“阴阳界限”的敬畏:七月半那天,阴气重,得守住规矩,才能不让“不干净的东西”近身。

七月半真实鬼故事老人讲

张老太的“抢鬼食”教训:路边的供品不是“阳宅的饭”

巷口的张老太以前总说“老辈人的忌讳都是瞎编的”,直到有一年七月十四,她看见王爷爷在路边摆供路客的吃食(米糕、绿豆饼、清水碗),觉得“挡道又浪费”,趁王爷爷转身烧纸时,把两碟还冒热气的米糕端回了家。她把糕点藏在堂屋八仙桌下,跟孙儿说“明天再吃”。结果当天夜里,堂屋传来“窸窸窣窣”的声音,像有人用指甲刮桌面,孙儿吓得哭醒,指着桌角说:“有个没腿的叔叔蹲在那儿,穿破裤子,要抢我的糖!”张老太抬头看,桌角空空的,可孙儿哭得更凶了,说“叔叔的手是黑的,还在摸我的脚”。第二天,张老太赶紧把糕点送回路边,还烧了三炷香赔罪,说“是我老糊涂,不该抢您各位的吃食”。可接下来几天,堂屋的碗碟总自己“叮当”响,孙儿夜里总说“叔叔还在,看着我写字”。后来请村里懂行的老秀才来看,老秀才说:“你把‘阴食’端进了‘阳宅’,乱了阴阳界限。那些孤魂一辈子没吃过饱饭,你抢他们的饭,他们能不缠你吗?”直到张老太在路边烧了黄纸、裹着三枚铜钱赔罪,说“归还吃食,莫再纠缠”,家里的怪事才渐渐平息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