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婚第二天,新婚夫妇首次返回女方娘家的习俗,在不同地区和文献中有多种具体称呼,核心均围绕“首次归宁”这一核心含义:
1. 回门(通用称呼)
“回门”是汉民族传统婚俗中对“新婚夫妇婚后首次回娘家”的统称,涵盖婚后第二天、第三天或更晚的时间(因地域习俗而异)。其本质是女儿出嫁后对原生家庭的正式探望,也是连接两个家庭的仪式节点。
2. 双回门(强调成双寓意)
因回门是“新郎偕新娘一同前往”,故又称“双回门”,取“夫妻成双、婚姻美满”的吉祥含义。部分地区(如山西平鲁、襄汾)的“回亲”“打来回”均属此类,强调夫妻共同完成这一仪式。
3. 归宁(传统雅称)
“归宁”出自《诗经》,原指女子出嫁后返回娘家省亲,是“回门”的传统书面语。古代文献(如《红楼梦》)中多用此称呼,强调“回归本家”的情感联结。
4. 地域特色称呼
山西平鲁一带:婚后第二天回门称为“回亲”,女方父母托亲友妇女贺喜称为“上饭”;
襄汾一带:婚后第二天回门并当日返回,称为“打来回”;
枝江地区:婚后第二天回门称为“回门”,娘家需设“回门客”接待,女婿需带“四季发财”的双数礼物。
这些称呼均体现了传统婚俗中对“家庭联结”“感恩父母”的重视,不同地区的差异则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