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呼哀与丧服:家中有人过世后,亲友会前来慰问,家属穿素服、戴麻冠(粗麻布制成)、腰间系麻绳,以示哀悼。传统中,父亲去世需手持一尺长、一端包小块麻布的竹木棍,母亲去世则用普通木质棍,体现古代男女不平等的传统。
2. 祭祀与守灵:葬礼前需进行祭祀,家属准备香烛、鲜花、糕点等摆放在纸扎神台,烧香祭奠。守灵期一般为3至7天,子女轮流守夜,期间只能吃水果,不能吃饭。
3. 按沙仪式:这是湛江丧葬中重要的驱邪环节,需请“师傅佬”操作。在死者家门口摆供品、插蜡烛,挂“关公图”“五郎大将军图”等武将画像,师傅佬头勒红布、持刀剑挥舞跳跃,口中念念有词,用刀砍棺材一小块木头,占卜得吉兆后,用鸡冠血黄纸符贴在门口、屋内及棺材上,最后洒菠萝水(不结果实的菠萝叶煮成)祛邪。
4. 出殡流程:传统上多在去世后3天内出殡(天气炎热则当天或隔夜处理)。长子捧香碗、次子捧灵位牌、三子拿魂幡,亲友按辈分跟随,棺材前有花圈、灵帐开道,后面跟着烤全猪、煮全鹅等供品。路过邻居家时,邻居会泼灰水扫门,避邪忌讳。送葬队伍到村口后,由火化场灵车运送火化,途中师傅佬“喊斋”(呼喊死者享用供品),子女需向死者行三拜九叩大礼。
5. 特殊习俗:二次葬是湛江客家的特色,若临时找不到风水地或亲属悲痛未及,先临时埋葬,待日后择地正式安葬;若死在外地,需火化后带回老家入土。十友会是乡镇自发组织的义务服务团体,由热心老乡组成,在办丧事时帮忙处理各项事务。未婚早夭者:未成家的男孩可正常下葬,未出嫁的女孩则需在头上盖一口锅,认为其阴魂会回家带来厄运。
二、现代殡葬改革与便民服务
1. 绿色殡葬推广:近年来,湛江大力倡导文明简约的绿色殡葬方式,如树葬、海葬。例如,第19届先人骨灰树葬、海葬活动共有118宗骨灰参加,这种将骨灰与树木、大海融合的方式,既回归自然,又减轻群众负担,逐渐被市民接受。
2. 惠民政策与“白事管家”:湛江实施多项殡葬惠民政策,免除遗体接运费、存放费、火化费等七项基本服务费用,市民还可申请绿色殡葬补贴、特困群体援助。推出“白事管家”一站式服务(热线:),提供遗体接运、穿衣化妆、告别仪式、骨灰寄存等全流程服务,24小时陪办,规范行业秩序,让办丧过程更透明、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