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族婚礼的流程是什么

admin

婚前礼是汉族婚礼的基础环节,以“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”为核心,包含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五大步骤,旨在通过正式礼仪确立婚姻关系。

纳采: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,若女方同意,男方以“雁”为贽礼(象征忠贞与信义),正式提出求婚。

问名:媒人交换双方生辰八字(庚帖),用于占卜婚姻吉凶(如“八字合婚”)。

汉族婚礼的流程是什么

纳吉:男方将问名结果告知祖先并占卜,若得吉兆,再次遣使带雁到女家报喜,确认婚姻成立。

纳征(过大礼):男方送聘礼(如钱财、布帛、酒肉、衣物等)至女家,作为成婚的经济保障。聘礼数额需双方协商,体现对女家的尊重。

请期:男方择定结婚吉日(需避开忌讳,如“三娘煞”“杨公忌”),遣使带雁告知女家,征求同意。

二、正婚礼:成婚当日的核心仪式

正婚礼是汉族婚礼的 *** ,以“拜天地、入洞房”为核心,遵循“周礼”传统,注重夫妻关系与家族纽带的建立。

亲迎:新郎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。出发前需祭祖禀告,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(象征成双成对)。到达女家后,新娘需拜别父母(父亲盖头纱,母亲叮嘱),由兄弟背上或扶上花轿(部分地区有“哭嫁”习俗,表达对父母的感恩)。

入门与拜堂:花轿到达男家后,新娘需跨过门槛(象征“入门”)、火盆(象征“驱邪”)或马鞍(象征“平安”)。随后,新人行拜堂礼:一拜天地(感恩天地造化)、二拜高堂(孝顺父母)、夫妻对拜(结为伴侣)。部分地区有“敬茶”环节,新人向双方父母敬茶,父母回赠红包或礼物。

共牢合卺:“共牢”指新夫妇共食一鼎中的牲肉(象征“同甘共苦”);“合卺”指两人各执一半匏瓜(或酒杯)饮酒(象征“合为一体”)。此环节寓意夫妻从此合二为一,共同面对生活。

解缨结发:新郎亲手解下新娘头上的“许婚之缨”(订婚时的信物),象征解除束缚;随后两人各剪一缕头发,用红绳结在一起(称为“合髻”),寓意“结发同心,生死与共”。

三、婚后礼:婚姻的确认与融入

婚后礼是婚姻的收尾环节,旨在让新娘正式融入夫家,确立其在家族中的地位。

妇见舅姑:成婚次日清晨,新娘早起沐浴,端着装有“枣、栗、腶修”(象征“早起、颤栗、振作”)的竹器,到公婆(舅姑)寝门外等待。公婆接受礼品后,新娘行礼,表示对公婆的尊敬。

妇馈舅姑:新娘亲自为公婆准备饮食(如煮粥、做羹),待公婆食毕,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(表示“恭孝”)。部分地区有“三日入厨下”的习俗,新娘下厨做饭,展示持家能力。

舅姑醴妇:公婆为新娘安食漱口(用酒或茶漱口),并以“一献之礼”(斟酒、敬酒)酬谢新娘,表达对新妇的接纳与关怀。

庙见成妇:婚后三个月,夫家择吉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,告知祖先新娘已成为夫家正式成员。此环节是传统婚姻中“上以事宗庙”的核心要求,象征新娘正式融入夫家宗族。

四、常见附加习俗

除上述核心流程外,汉族婚礼还有许多特色习俗,增添喜庆氛围。

闹洞房:婚礼当晚,亲友聚集新房,通过嬉闹(如“撒帐”“闹喜”)增加气氛,寓意“越闹越喜”。需注意尺度,避免过度尴尬。

回门:婚后三至十日(或满月),新郎携新娘回娘家拜见岳父母。女方家设宴款待,新郎上座,象征“女儿不忘养育之恩,女婿感谢岳父母”。

嫁妆与花轿:嫁妆是女方身份与财富的象征(如衣物、首饰、家具),需在婚礼前送达男家;花轿是传统迎亲工具,分四人抬、八人抬,装饰华丽(如红幔、龙凤呈祥图案),体现婚礼的隆重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