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养心安神,平心静气
小暑时节,天气炎热,人体易出现烦躁不安、失眠多梦等症状。中医认为“心主夏”“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”,因此养心是小暑养生的核心。应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情绪大起大落,可通过听轻音乐、冥想、下棋、散步等舒缓活动,清心除烦、安神定志。可适当饮用莲子清心茶、薄荷菊花茶等,辅助缓解心火过旺引起的心烦、口腔溃疡等问题。
2. 饮食清淡,健脾祛湿
小暑正值高温高湿的“上蒸下煮”期,脾胃功能易减弱,饮食需以“清淡、易消化、祛湿”为原则。可多吃绿豆汤、红豆薏米粥、冬瓜汤、荷叶粥等清热利湿的食物;适量食用西瓜、黄瓜、丝瓜、冬瓜等瓜果蔬菜,补充水分和维生素,清热解暑。避免过多摄入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(如冰镇西瓜、冷饮)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“小暑黄鳝赛人参”,小暑前后的黄鳝肉质鲜嫩、营养丰富,具有补中益气、除风湿、强筋骨的功效,是当季滋补佳品。
3. 起居有常,避暑防寒
小暑昼长夜短,应遵循“晚睡早起,午休补觉”的作息原则,晚上1011点入睡,早上56点起床,中午适当午休30分钟左右,有助于恢复体力、提高工作效率。起居上要注意避暑: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,外出时戴遮阳帽、打遮阳伞,及时补充水分;同时要防寒:空调温度不宜过低(建议2627℃),避免直吹身体;夜间休息时盖好腹部,避免着凉;淋雨或涉水后及时擦干身体、更换衣物,防止湿邪侵袭。
4. 运动适度,冬病夏治
小暑时节运动宜“少动多静”,避免剧烈运动(如快跑、篮球),可选择慢走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游泳等舒缓运动,运动时间选在早晨或傍晚(气温相对较低时),避免在烈日下运动。运动强度以“微微出汗”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(汗为心之液,过度出汗易损伤津液和阳气)。小暑是“冬病夏治”的更佳时机,有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群,可通过三伏灸、穴位贴敷等 *** ,借助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,调节人体阴阳平衡,增强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