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揭阳中秋节更具代表性的传统习俗,源于古代对月神的自然崇拜,以妇女和儿童为主要参与者。中秋夜,妇女们换上新衣,在庭院、阳台或空旷场地设香案,摆放月饼、时令水果(柚子、柑桔、柿子、石榴等)、茶酒及手工 *** 的金元贡、金元宝、花篮、剪纸等供品,待月亮升至天空时焚香点烛、祭拜,祈求月娘保佑全家平安、家庭和顺、子女学业进步。这一习俗延续古今,成为揭阳中秋夜的标志性场景。
2. 烧塔
是揭阳乡村中秋节的特色民俗活动,尤其在一些历史文化名村(如揭阳产业园磐东街道北河社区)已有数百年历史。村民们用砖头、瓦片砌成上窄下宽的圆锥形塔(高约3米),塔内填满木柴,待祭月仪式结束后点燃。木柴燃烧时,火焰从塔身蹿出,有时还会撒上盐巴,发出噼啪声响,火光熊熊照亮夜空,寓意“日子红红火火、五谷丰登、家人平安”。烧塔活动充满热闹喜庆的氛围,是村民们欢聚的重要方式。
3. 赏月
揭阳人自古有赏月的传统,形式多样且富有地方特色。榕江赏月是经典场景:古时揭阳是水上之城,达官显贵、富商巨贾常携家带口泛舟榕江,船头高擎家姓灯笼,游赏江上夜景,品茗听潮剧;明代时“双溪明月”(中秋夜榕江双溪嘴出现双月影)被定为揭阳古八景之一,增添了人文内涵。如今,市民赏月方式更丰富,有的到天台(高层住宅加装电梯后更方便)、西湖、榕江沿江绿化带等开阔地赏月,还有人借助天文望远镜清晰观察月球表层概貌,为传统习俗注入科技元素。
4. 吃月饼与其他应节美食
月饼是中秋佳节的核心食品,揭阳人 *** 和食用月饼的历史悠久,品种丰富,其中朥饼(猪油饼)更具代表性——皮用猪油、面粉、糖混合制成,薄而酥脆;馅有绿豆沙、乌豆沙、芋泥、双烹等口味,香甜可口。剥芋头也是重要习俗,供品选个大、肉疏松、皮有裂痕的芋头(俗称“笑芋”),祭拜后全家剥皮食用,寓意“辟邪消灾、生活顺遂”。其他应节美食还包括腐乳饼(清香温润、咸甜适中,酒香沁人)、糕仔(糯米粉或绿豆粉制成,清甜不腻,深受儿童喜爱)及林檎(番荔枝)(富含营养,被称为“水果补品”)。
5. 游月娘(儿童习俗)
是揭阳儿童专属的中秋活动。大人们用竹篾扎成面盆大小的满月骨架,用毛边纸糊好,中秋夜在“月娘”肚子里点上蜡烛,让儿童扛着“月娘”走街串巷游玩。老远望去,“月娘”仿佛下凡人间,孩子们手舞足蹈,充满童趣,这一习俗承载了孩子们对月神的想象与亲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