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字在古代的意思是 吉字代表什么意思

admin

“吉”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(常用字),始见于商代甲骨文,其古字形构形主要有两种说法:一说像神座上陈列的祭品,一说像把兵器收入鞘中(或置于器具内)。多数学者倾向于后者——上部为兵器形,下部为安置兵器的器具,象征“聚藏兵器”。上古时期,兵器是“凶器”,战争是“危事”,将兵器藏起意味着无战事、无危难,这便是“吉”字最初的核心内涵。

1. 本义:吉祥、吉利(与“凶”相对)

“吉”的最基本含义是“幸福、吉利”,是古代先民对“无战事、生活安定”的向往。甲骨文中已有“吉”字用于占卜,如《卜辞》中“卜之不吉则如之何?”(占卜结果不吉利该怎么办?),直接体现了“吉”与祸福的关联。古代文献中也常见“吉”的使用:《易·坤》有“安贞吉”(安定坚守则吉利),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有“二月初吉”(二月初一是吉日),《尚书·皋谟》有“吉哉”(吉利啊)等。

吉字在古代的意思是 吉字代表什么意思

2. 引申义1:善、美

由“吉祥”引申为“善、美”,强调道德或品质的美好。古代称善良的人为“吉人”,如《尚书·立政》提到“其惟吉士,用励相我国家”(只有贤良之士,才能辅佐国家),“吉士”既是男子美称,也指贤人;《易·系辞》有“吉人之辞寡”(善良的人言语少),进一步将“吉”与品德挂钩。

3. 引申义2:朔日(农历每月初一)

古代将农历每月初一称为“吉日”或“初吉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明》“二月初吉”的“初吉”,孔颖达疏解释为“君子举事尚早,故以朔(初一)为吉”,反映了古人对“开始”的重视,认为初一是一月之始,适合开启重要事务。

4. 名词用法:古代祭祀礼仪

“吉”是古代“五礼”(吉、凶、宾、军、嘉)之一,指祭祀鬼神的礼仪。这类礼仪旨在祈求神灵庇佑,因此被视为“吉事”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提到“正月之吉”(正月祭祀吉日),《周礼·大宗伯》有“吉礼大祝”(负责祭祀祈祷的官员),均体现了“吉”在祭祀中的核心地位。

5. 其他古代含义

地名:隋代置“吉州”(今江西省吉安市),唐代、五代、宋代、清代沿用,“吉”成为该地区的简称。

姓氏:“吉”也是姓氏,主要出自姬姓(周宣王贤臣尹吉甫之后,支庶以祖父字“吉”为氏)和姞姓(黄帝裔孙伯儵受封南燕国,赐姓姞,后省去女旁为吉)。

综上,“吉”字在古代的核心是“吉祥”,围绕这一核心衍生出“善、美”“朔日”“祭祀礼仪”等含义,同时融入了地名、姓氏等文化元素,成为古代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符号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