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水中的“龙”,本质是将山脉的走向、起伏、形态拟物化为“龙”,是风水学中“寻龙择穴”的核心概念。其理论源于“龙”的特性——变化莫测、形态万千,与山脉的逶迤奔腾、聚散无定高度契合。风水中的“龙”不仅是地理形态的描述,更承载着“生气”(万物生长之气)的运行逻辑:龙脉是生气的载体,龙势的起伏、转折决定了生气的汇聚与流动,最终指向“藏风聚气”的风水宝地(龙穴)。
风水中“龙”的主要分类
1. 按地貌形态分:垅龙、支龙(平洋龙)
垅龙:又称“山地龙”,指高山、高岗地区的山脉,以“形势高大雄伟、起伏跌宕”为佳。例如昆仑山、秦岭等均为垅龙,是龙脉的“干龙”(主干),生气旺盛,多结“帝王州”或“大郡”。
支龙:又称“平洋龙”,指平原、湖乡地区的山脉(因地势平坦,龙势隐伏,需以“水流”为线索)。例如华北平原、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龙脉,以“高一寸为山、低一寸为水”为判断标准,生气较垅龙柔和,多结“小县”或“乡村”。
2. 按山脉走向分:正势、侧势、逆势、顺势、回势
正势:龙脉由北向南延伸(如中国北方的山脉多呈南北走向),符合“天南地北”的阴阳格局,为“正气之龙”。
侧势:龙脉由西向东延伸(如中国东西走向的山脉,如秦岭、南岭),为“偏气之龙”,多结“中等富贵之地”。
逆势:龙脉逆水而行(如山脉走向与水流方向相反,如长江、黄河的支流逆流而上),为“聚气之龙”,生气不易流失,多结“富贵绵远之地”。
顺势:龙脉顺水而下(如山脉走向与水流方向一致),为“泄气之龙”,生气易散,多结“短暂富贵或贫瘠之地”。
回势:龙脉盘绕回顾(如山脉呈环形、螺旋形走势,如北京周边的燕山山脉),为“护气之龙”,生气环绕穴位,多结“稳固富贵之地”。
3. 按盘旋方向分:阴龙、阳龙
阴龙:山脉循逆时针回旋(如左旋,从起点看山脉向左盘绕),为“阴柔之龙”,多主“文贵”(出文人、学者)。
阳龙:山脉循顺时针回旋(如右旋,从起点看山脉向右盘绕),为“阳刚之龙”,多主“武贵”(出武将、军人)。
4. 按宗祖源流分:干龙、枝龙
干龙:指龙脉的主干,起源于“祖山”(如昆仑山),延伸至全国或大区域(如北干龙、中干龙、南干龙)。干龙生气旺盛,多结“帝王之都”(如北京为北干龙结穴之地)。
枝龙:指干龙的分支,从干龙延伸出的小山脉(如大枝龙、中枝龙、小枝龙)。枝龙生气较弱,多结“中小城市”或“乡村”。
5. 按形态特征分:九格(回龙、洋龙、降龙、生龙、飞龙、卧龙、隐龙、腾龙、领群龙)
回龙:形势蟠迎朝宗顾祖,如“舐尾之龙回头之虎”(山脉末端回转向祖山),主“富贵双全”。
洋龙:形势特达发迹婉延,如“出林之兽过海之船”(山脉蜿蜒如兽行或船行),主“发迹迅速”。
降龙:形势耸秀峭峻高危,如“入朝大座勒马开旗”(山脉高耸如帝王座椅),主“威严尊贵”。
生龙:形势拱辅支节楞层,如“蜈蚣槎爪玉带瓜藤”(山脉枝节分明如蜈蚣脚),主“生气勃勃”。
飞龙:形势翔集奋迅悠扬,如“雁腾鹰举两翼开张”(山脉起伏如鸟飞),主“事业腾达”。
卧龙:形势蹲踞安稳停蓄,如“虎屯象驻牛眠犀伏”(山脉蹲坐如猛兽),主“稳固安康”。
隐龙:形势磅礴脉理淹延,如“浮排仙掌展诰铺毡”(山脉隐伏如仙掌展开),主“福泽绵长”。
腾龙:形势高远峻险特宽,如“仰天壶井盛露金盘”(山脉高远如壶井),主“贵气逼人”。
领群龙:形势依随稠众环合,如“走鹿驱羊游鱼飞鸽”(山脉众星拱月般环绕),主“群贤毕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