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来源于哪个朝代

admin

主流学界认为,重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与丰收祭天、祭祖活动;到西汉时,九月九日的节俗已基本定型;唐代被正式确立为国家认定的节日。若需给出一个具体的“朝代起源”,更准确的表述是:起源于上古,在西汉普及并形成较固定的习俗。

关键时间节点

上古至战国:九月农事告成,出现祭天帝、祭祖的“报本反始”活动,与后世重阳的时间与内涵相合。

重阳节来源于哪个朝代

西汉:出现相对固定的节俗记载,如《西京杂记》载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、食蓬饵、饮菊花酒,云令人长寿”,求寿与饮宴成为核心内容。

三国:“重阳”作为节名见诸文献,曹丕《九日与钟繇书》明确提到“九为阳数,日月并应”,以享宴高会。

唐代:德宗将重阳列为“三令节”之一,国家层面正式确认其节日地位,礼俗大盛。

近现代:1989年我国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“老人节/敬老节”;2012年法律进一步明确其“老年节”的法律地位。

为何会见到不同说法

有的强调“起源于上古”,侧重节日的源头与原始功能(天象崇拜、丰收祭祖)。

有的说“源于西汉”,侧重于有明确、系统的节俗文本与民间实践的定型。

也有说法称“正式定为节日于唐代”,强调其被国家制度化的时间点。

这些说法并不矛盾,分别对应“起源—定型—法定化”的不同历史阶段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