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文六字真言,梵文为“ॐ मणि पद्मे हूँ”(拉丁转写:Oṃ Maṇi Padme Hūṃ),藏文写作“ཨོཾ་མ་ཎི་པདྨེ་ཧཱུྃ།”,汉语音译为“唵(ōng)嘛(mā)呢(nī)叭(bēi)咪(mēi)吽(hòng)”,是藏传佛教中最核心的咒语之一,又称“六字大明咒”或“观世音菩萨心咒”。它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“心髓”,浓缩了大乘佛教“慈悲、智慧、解脱”的精髓,是藏传佛教徒日常修持、祈福消灾的核心法门。
字义解析:每个音节的象征与净化功能
六字真言的每个音节均有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,对应净化六道众生的不同苦难:
唵(Om):象征宇宙本源之音,代表“佛部心”,寓意诸佛的身、语、意三密合一,开启智慧与觉悟,主要净化天道的生死苦;
嘛(Ma):梵文意为“珍宝”(摩尼宝珠),象征“宝部心”,代表慈悲与菩提心,如摩尼宝珠能消除众生贫苦,主要净化阿修罗道的斗争苦;
呢(Ni):意为“如意宝”“心性”,象征“莲花部心”,代表清净无染的本性(出淤泥而不染),主要净化人道的生老病死苦;
叭(Pad):梵文意为“莲花”,象征“金刚部心”,代表智慧如金刚般坚固,能斩断烦恼,主要净化畜生道的役使苦;
咪(Me):意为“持守、不散乱”,象征“事业部心”,代表菩萨以方便法门利益众生,主要净化饿鬼道的饥渴苦;
吽(Hum):意为“成就、圆满”,象征“如来部心”,代表证悟空性、圆满佛果的终极力量,主要净化地狱道的冷热苦。
全咒直译为“礼敬莲花中的摩尼宝珠”,隐喻“向自性中的觉性(佛性)顶礼”,强调众生本具佛性,通过修持可唤醒内在慈悲与智慧。
宗教功能与修行意义
1. 总持观音菩萨的慈悲愿力:六字真言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“心髓”,持诵即与菩萨愿力相应,获得加持,消灾解难、增福延寿。
2. 关闭六道轮回之门:每一音节对应净化一道众生,持咒可积累功德,帮助自己和他人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,趋向解脱。
3. 三密相应的实修法门:修持时需结合“身密”(手持转经筒、念珠,礼拜绕塔)、“语密”(口诵真言,震动气脉净化业障)、“意密”(观想咒字放光或观音菩萨在心间莲花上),实现身、口、意的统一,契入空性。
4. 即身成佛的捷径:密宗认为,持续如法持诵可净除“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”五毒,证悟心性本净(大圆满见地),实现“即身成佛”的终极目标。
文化载体与民俗实践
1. 转经筒的核心咒语:藏区随处可见的手摇转经筒、水力转经筒、寺院巨型经筒,内部均装填六字真言经文。转动一圈等同持诵千万遍,是日常积累功德的重要方式。
2. 石刻与风马旗的永恒祈愿:玛尼堆(刻有六字真言的石板垒成的石堆,如玉树嘉那玛尼堆有25亿块经文石)、风马旗(印有咒语的布幡,随风飘动即持续“诵咒”),是表达祈愿、传递祝福的重要文化符号,承载着对平安、健康、幸福的向往。
3. 生命全程的陪伴:一生与六字真言相伴:出生时取名、婚嫁祈福、治病消灾、临终超度,皆离不开六字真言的加持,成为生命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密续经典依据
六字真言的权威性源自多部密续经典:
《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》:佛陀亲述,此咒是观音菩萨为救度众生所授,持诵一遍“四天王天”皆来守护,诵十万遍可解脱轮回;
《嘛呢全集》(传为松赞干布著,松赞干布被视为观音化身):称此咒为“一切善法之根本,诸佛智慧之精华”;
伏藏教法(如莲花生大师的《莲花遗教》):预言末法时代持此咒者可免于灾劫,强调其护持众生的力量。